lì①<动>站立;站着。《陈情表》:“茕茕孑~,形影相吊。”②<动>停立;停止。《陌上桑》:“五马~踟蹰。”③<动>竖立;耸立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且~石于其墓之门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大石侧~千尺。”④<动>设立;建立;制定。《为学》:“人之~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。”
【又】<动使动>使……立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兵精粮多,足以~事。”⑤<动>存在;生存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孤与老贼势不两~。”⑥<动>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陈涉乃~为王,号为张楚。”⑦<副>立刻;马上。《鸿门宴》:“沛公至军,~诛杀曹无伤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ú①<介>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”②<介>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”③<介>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”④<介>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“受”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而智勇多困~所溺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~王而负赵。”⑤<介>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“比”。《劝学》:“冰,水为之,而寒~水。”⑥<词缀>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“黄鸟~飞。”
【注】“于”和“於”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“于”,其他书多作“於”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“于”“於”并用,“于”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“於”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“於”不能写作“于”,参看“於(wū)”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“于”不能写作“於”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“于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ài①<动>毁坏;颓坏。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涉河,侯车~。”
【又】<形>毁坏的。《促织》:“于~丛草处,探石发穴。”②<形>腐败,凋残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,~絮其中也哉?”《芙蕖》:“只有霜中~叶,零落难堪。”③<动>毁弃;背弃。《过秦论》:“于是从散约~,争割地而赂秦。”④<动>失败,指打败仗,亦指事情不成功。《殽之战》:“秦师轻而无礼,必~。”
【又】<动使动>使……失败。《殽之战》:“~秦师于殽。”
【败北】溃败。北,回头跑,溃散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曹沫为鲁将,与齐战,三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