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ī①<代>指示代词,此。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:“所谓~人,在水一方。”②<代>第三人称代词。彼;他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江家我顾~,庾家~顾我。”③<助>句首语气词。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~故乡之可怀。”④<助>句中语气词。谢惠连《赠别》诗:“岂~千里别。”柳宗元《敌戒》:“纵欲不戒,匪愚~耄。”
【伊人】这个人;这些人。
【伊始】当初;开始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ú①<介>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”②<介>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”③<介>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”④<介>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“受”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而智勇多困~所溺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~王而负赵。”⑤<介>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“比”。《劝学》:“冰,水为之,而寒~水。”⑥<词缀>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“黄鸟~飞。”
【注】“于”和“於”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“于”,其他书多作“於”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“于”“於”并用,“于”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“於”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“於”不能写作“于”,参看“於(wū)”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“于”不能写作“於”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“于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ú①<名>兽类颔下的垂肉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前虞跋~。”②<形>长寿。常“胡考”“胡耇”连用。《诗经·丝衣》:“~考之休。”③<代>什么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卒然边境有急,数千万之众,国~以馈之。”④<代>为什么;怎么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田园将芜,~不归?”《察今》:“上~不法先王之法。”⑤<名>古代对北部和西部民族的泛称。《过秦论》:“~人不敢南下而牧马。”
【又】泛指外国人。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白马寺》:“~神号曰佛。”
【胡卢】笑的样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ǐ①<名>底部;底面。《小石潭记》:“全石以为~。”②<名>里面;下面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间关莺语花~当滑,幽咽泉流冰下难。”③<名>原稿;草稿。如“底本”。④<名>末尾;尽头。如“年底”。⑤<动>到;到达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~春披裘。”⑥<动>停滞。柳宗元《天说》:“人之血气败逆壅~。”⑦<代>何;什么。《乐府诗集·秋歌》:“寒衣尚未了,郎唤侬~为?”⑧<助>相当于“的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