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ú①<形>单独;独自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~乐乐,与人乐乐,孰乐?”《六国论》:“盖失强援,不能~完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吾以捕蛇~存。”②<形>老而无子这样一种状态叫“独”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哀鳏寡,恤孤~,振困穷,补为足。”《礼记·大同》:“鳏、寡孤、~、废疾者皆有所养。”③<形>独特;特殊。《史记·游侠列传序》:“读书怀~行君子之德,义不苟合当世。”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奇山异水,天下~绝。”④<副>只是;仅仅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今~臣有船,汉军至,无以渡。”《陈涉世家》:“陈守令皆不在,~守丞与战谯门中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~卿与子敬与孤同耳。”⑤<副>唯独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石之铿然有声者,所在皆是,而此~以钟名,何哉?”《卖柑者言》:“吾售之,人取之,未尝有言,而~不足子所乎?”⑥<副>岂;难道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虽驽,~畏廉将军哉?”《信陵君窍符救赵》:“且公子纵轻胜,弃之降秦,~不怜公子姊邪?”
【独步】指超群出众,无与伦比。
【独夫】⒈独身的男人。⒉残暴无道、众叛亲离的统治者。
【独行】只身孤行。志节高尚,不随俗沉浮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ì①<动>分;分开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迨诸父~爨,内外多置小门。”②<形>差别;不同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是何~于刺人而杀之,曰‘非我也,兵也’?”③<形>奇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永州之野产~蛇。”
【又】<形意动>以……为异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渔人甚~之。”④<形>特殊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生非~也,善假于物也。”⑤<形>优异;杰出。《促织》:“无何,宰以卓~闻。”⑥<形>别的;另外的。《某藷疏序》:“欲以树艺佐其急,且备~日也。”⑦<名>奇特的东西;特殊的本领;特别或意外的事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果、肴非远方珍~。”《促织》:“成述其~。”
【异端】不符合正统思想的教义、主张或言论。
【异日】⒈他日;将来。⒉以往、从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ú①<介>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”②<介>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”③<介>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”④<介>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“受”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而智勇多困~所溺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~王而负赵。”⑤<介>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“比”。《劝学》:“冰,水为之,而寒~水。”⑥<词缀>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“黄鸟~飞。”
【注】“于”和“於”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“于”,其他书多作“於”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“于”“於”并用,“于”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“於”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“於”不能写作“于”,参看“於(wū)”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“于”不能写作“於”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“于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rén①<名>人类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夫天者,~之始也。”②<名>人民;众人。《为学》:“~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?”
【又】人人;每人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~皆有之。”③<名>别人;他们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老吾老,以及人~之老。”④<名>人才;杰出的人物。《左传·文公十三年》:“子无谓秦无~,吾谋适不用也。”⑤<名>人品;人的品德操行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是其为~也,有粮者亦食,无粮者亦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