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àn①<动>看;看到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牛未~羊也。”②<动>遇见;碰见。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~不相识。”③<动>见面;会面。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~。”④<动>拜见;谒见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于是入朝~威王。”⑤<动>召见;接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坐章台~相如。”⑥<动>知道;懂得。《示儿》:“乃翁~事可怜迟。”⑦<动>听见;听到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总不许~哭声。”⑧<名>见解;见识。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敢陈愚~。”⑨<副>用在动词前,表被动,译为“被”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信而~疑,忠而被谤。”⑩<副>在动词前,表示说话人自己,可译为“我”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君既若~录,不久望君来。”
xiàn①<动>同“现”,出现;显现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锥之处囊中,其未立~。”②<动使动>使……拜见。《荷蓧丈人》:“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~其二子焉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ì①<动>分;分开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迨诸父~爨,内外多置小门。”②<形>差别;不同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是何~于刺人而杀之,曰‘非我也,兵也’?”③<形>奇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永州之野产~蛇。”
【又】<形意动>以……为异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渔人甚~之。”④<形>特殊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生非~也,善假于物也。”⑤<形>优异;杰出。《促织》:“无何,宰以卓~闻。”⑥<形>别的;另外的。《某藷疏序》:“欲以树艺佐其急,且备~日也。”⑦<名>奇特的东西;特殊的本领;特别或意外的事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果、肴非远方珍~。”《促织》:“成述其~。”
【异端】不符合正统思想的教义、主张或言论。
【异日】⒈他日;将来。⒉以往、从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ī①<动>思考;想。《论语》:“学而不~则罔。”②<动>希望;盼望。《隆中对》:“智能之士,~得明君。”③<动>想念;思念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已行,非弗~也,祭祀必祝之。”④<名>思绪;心情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晻晻日欲暝,愁~出门啼。”
【思理】思辨能力。
【思致】思想情趣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iān①<动>迁移;迁徙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~其民于临洮。”②<动>特指迁都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盘庚之~,胥怨者民也。”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时北兵已迫修门外,战、守、~皆不及施。”③<动>变动;变更。《六国论》:“齐人未尝赂秦,终继五国~灭,何哉?”④<动>调动;重新任命。《张衡传》:“公车特征拜郎中,再~为太史令。”⑤<动>放逐;流放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顷襄王怒而~之。”
【迁客】被贬谪到京城以外做官的人。
【迁怒】怒此而移于彼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