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ì①<动>临时驻扎和住宿。《殽之战》:“秦伯素服郊~。”《陈涉世家》:“又间令吴广之~所旁丛祠中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操军不利,引~江北。”②<动>按顺序排列,次序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荆轲奉樊於期头函,而秦武阳奉地图匣,以~进。”《陈涉世家》:“陈胜吴广皆~当行。”③<动>在排列上次一等。《<论语>十则》:“多见而识广,知之~也。”《谋攻》:“凡用兵之法……全军为上,破军~之。”④<动>及,到。《刘东堂言》:“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,衔之~骨,或至相殴。”⑤<量>次,回。表示动作的次数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历险数~。”《失街亭》:“某引兵冲杀十余~。”
【次第】1.次序;顺序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子尝教寡人,循功劳,视~。”2.依次;按先后顺序,一个接一个地。杜甫《哭李常侍峄二首》之二:“~寻书札,呼儿检赠诗。”3.状态;规模。刘桢《赠徐幹》:“起坐失~,一日三四迁。”4.转眼;顷刻。白居易《观幻》:“~花生眼,须臾烛遇风。”5.光景;情形。卢祖皋《宴清都》:“江城~,笙歌翠合,绮罗香暖。”
【次舍】1.官吏值宿退息的处所及其所居官署。《周礼·天官·宫正》:“以时比宫中之官府、~之众寡。”2.行军中的止息营地。刘安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相地形,处~,治壁垒,审烟斥,居高陵,舍出处,此善为地形者也。”
【次韵】创作应和诗时须依照原诗用韵的次序,叫“次韵”。始于唐元稹、白居易。《宋史·毕士安传》:“上元夕,与使者宴东阙下,作诗诵圣德,神宗~赐焉,当时以为宠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èi①<名>位置;方位。《涉江》:“阴阳易~,时不当兮。”②<名>官位;爵位。《师说》:“~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”③<名>位次;座位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~在廉颇之右。”④<名>特指帝王或诸侯之位。《谭嗣同》:“遂赐衣带诏,有朕~几不保,命康与四卿及同志设法筹救之语。”⑤<量>称人的敬辞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端的亏管营、差拨两~用心。”
【位望】地位和声望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