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é<形>邪恶;不正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谗谄之蔽明也,~曲之害公也。”
yé<助>表示疑问的语气词。《马说》:“其真无马~?其真不知马也。”
【邪辟】乖戾不正。
【邪赢】用不当手段来获利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ó(1)魔鬼:恶~|妖~|病~|旱~。(2)神秘;奇异:~力|~术。[魔罗之省,梵māra]
【魔怪】妖魔鬼怪。
【魔鬼】宗教或神话传说里指迷惑人、害人性命的鬼怪,比喻邪恶的势力。
【魔力】使人爱好、沉迷的吸引力。
【魔术】杂技的一种,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特殊装置把实在的动作掩盖起来,使观众感觉到物体忽有忽无,变化不测。也叫幻术或戏法。
【魔王】(1)佛教用语,指专做破坏活动的恶鬼。(2)比喻非常凶暴的恶人。
【魔芋】(1)多年生草本植物,掌状复叶,小叶羽状分裂,花紫褐色,花轴上部棒形,地下茎球形,可以吃,又可制淀粉。(2)这种植物的地下茎。
【魔掌】比喻凶恶势力的控制:逃出~。
【魔杖】魔术师所用的棍儿。
【魔障】佛教用语,恶魔所设的障碍。
【魔怔】<轻><口>举动异常,象有精神病一样。
【魔爪】比喻凶恶的势力:斩断侵略者的~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wāi(1)不正;斜;偏(跟‘正’相对):这堵墙~了。(2)不正当的;不正派的:~风邪气。
【歪缠】无理纠缠。
【歪曲】故意改变(事实或内容)。
【歪诗】不合格的或开玩笑的诗(有时用作谦词)。
【歪歪扭扭】(~的)形容歪斜不正的样子。
【歪斜】不正或不直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dào①<名>路;道路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呼尔而与之,行~之人弗受。”《陈涉世家》:“会天大雨,~不通。”
【又】<动>取道;道经。《鸿门宴》:“从郦山下,~芷阳间行。”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~海安,如皋,凡三百里。”②<名>途径;方法;措施。《六国论》:“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~也。”③<名>规律;法则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臣之所好者~也,进乎技矣。”④<名>道理;事理。《师说》:“闻~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”⑤<名>道德;道义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伐无~,诛暴秦。”⑥<名>学说;主张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~。”⑦<动>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足为外人~好。”⑧<动>通“导”,引导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~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⑨<动>通“导”。疏通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河既~。”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~。”⑩<名>古代行政区划名。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,道下辖州。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,道下辖府,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、道台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史公以凤庐~奉檄守御。”⑾<名>简称道家、道教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~家者流,盖出于史官。”⑿<动>以为。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他还~略看一会就去,谁知这厮故意卖弄。”⒀<介>从;由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凡治乱之情,皆~上始。”⒁<量>元稹。《望喜驿》:“一~月光横忱前。”
【道心】⒈犹言道德观念。⒉悟道之心。
【道学】⒈道家的学说。⒉指理学,即以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。
【道眼】指抉择真妄的能力。
【道义】⒈道德和义理。⒉道德和正义。
【道艺】学问与技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