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字>开头的成语,第一个字是道字的成语,带道字的成语,道字成语接龙

道字开头的成语,第一个字是道字的成语

道合志同

指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。

道尽涂殚

涂:通“途”;殚:尽。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。比喻穷途没路,末日来临。

道尽涂穷

指无路可走,陷于绝境。

道尽途殚

指无路可走,陷于绝境。

道尽途穷

道、途:路。走到路的尽头。形容无路可走,面临末日。

道殣相望

殣:饿死。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

道殣相枕

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同“道殣相望”。

道殣相属

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同“道殣相望”。

道路以目

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,只是以目示意。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。

道貌岸然

道貌:正经严肃的容貌;岸然:高傲的样子。指神态严肃,一本正经的样子。

道貌凛然

犹道貌岸然。指神态严肃,一本正经的样子。

道貌俨然

犹道貌岸然。指神态严肃,一本正经的样子。

道旁苦李

比喻不被重视的人。

道山学海

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

道听耳食

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,盲目轻信。

道听涂说

从道路上听到,在道路上传说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

道听途说

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来的、路上传播的话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

道同契合

犹言道合志同。

道同义合

犹言道合志同。

道同志合

犹言道合志同。

道头会尾

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。形容思维敏捷、悟性好。同“道头知尾”。

道头知尾

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。形容思维敏捷、悟性好。

道微德薄

道行和才能都很差。多作谦辞。

道无拾遗

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同“道不拾遗”。

道西说东

指乱加谈论。

道学先生

指思想、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。

道义之交

交:交情,友谊。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。指互相帮助,互相支持的朋友。

道远日暮

暮:太阳落山。道路很遥远,而且太阳西沉了。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,可时间不多了。

道远知骥

骥:千里马。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。比喻经过长久的锻练,才能看出人的优劣。

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

骥:良马。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,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。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,才能看出人的优劣。

道在人为

犹言事在人为。

道在屎溺

比喻道之无所不在。

道傍苦李

比喻庸才,无用之才。同“道边苦李”。

道傍之筑

比喻无法成功的事。

道傍筑室

比喻杂采各家之说。亦比喻无法成功的事。

道边苦李

比喻庸才,无用之才。

道不掇遗

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同“道不拾遗”。

道不举遗

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同“道不拾遗”。

道不拾遗

遗:失物。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
道不同,不相为谋

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

道不同不相为谋

走着不同道路的人,就不能在一起谋划。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。

道不相谋

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

道长论短

指评论好坏是非。

道长争短

指评论好坏是非。

道存目击

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,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。

道大莫容

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,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。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。

道德文章

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。

道弟称兄

朋友间以兄弟相称,表示关系亲密。

道东说西

指乱加谈论。同“道西说东”。

道而不径

道:走路。径:小路。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,以免遇到危险。

道高德重

道德高尚,很有威信。

道高魔重

形容法力高强。

道高望重

犹言德高望重。

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

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。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难。

道高益安,势高益危

益:更加;势:权势。道德越高尚,为人处事好,就越安全;权势越大,更容易滥用权力,刚愎自用,就越危险。

道骨仙风

指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。

道寡称孤

指自封为王,称霸一方。

道字>开头的成语,第一个字是道字的成语,带道字的成语,道字成语接龙

道字解释

释义:dào①<名>路;道路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呼尔而与之,行~之人弗受。”《陈涉世家》:“会天大雨,~不通。” 【又】<动>取道;道经。《鸿门宴》:“从郦山下,~芷阳间行。”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~海安,如皋,凡三百里。”②<名>途径;方法;措施。《六国论》:“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~也。”③<名>规律;法则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臣之所好者~也,进乎技矣。”④<名>道理;事理。《师说》:“闻~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”⑤<名>道德;道义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伐无~,诛暴秦。”⑥<名>学说;主张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~。”⑦<动>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足为外人~好。”⑧<动>通“导”,引导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~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⑨<动>通“导”。疏通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河既~。”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~。”⑩<名>古代行政区划名。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,道下辖州。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,道下辖府,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、道台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史公以凤庐~奉檄守御。”⑾<名>简称道家、道教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~家者流,盖出于史官。”⑿<动>以为。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他还~略看一会就去,谁知这厮故意卖弄。”⒀<介>从;由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凡治乱之情,皆~上始。”⒁<量>元稹。《望喜驿》:“一~月光横忱前。” 【道心】⒈犹言道德观念。⒉悟道之心。 【道学】⒈道家的学说。⒉指理学,即以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。 【道眼】指抉择真妄的能力。 【道义】⒈道德和义理。⒉道德和正义。 【道艺】学问与技能。

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