ān①<形>安定;安稳;安宁;安全.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风雨不动~山。”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审容膝之易~。”②<形>安适;安逸.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~乐也。”《琵琶行》:“予出官二年,恬然自~。”③<动>养;奉养.《曹刿论战》:“衣食所~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《论语十则》:“老者~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”④<动>抚慰;安抚.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时时为~慰,久久莫相忘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若备与彼协心,上下齐同,则宜抚之~,与结盟好。”⑤<形>安心;习惯于.《柳敬亭传》:“敬亭亦无所不~。”⑥<动>安置;安放.《失街亭》:“离山十里,有王平~营。”⑦<疑问副词>怎么;哪里.《陈涉世家》:“燕雀~知鸿鹄之志哉?”⑧<疑问代词>表处所.哪里;什么地方.《鸿门宴》:“沛公~在?”
【安厝】1.安葬.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甘皇后传》:“园陵将成,~有期。”2.停灵待葬或浅埋以符改葬.《红楼梦》:“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,~毕,亲友散去。”
【安堵】安居;不受骚扰.《三圉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:“百姓士民,~旧业。”也作“案堵”“按堵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pín①<形>贫穷,与“富”相对。《季氏将伐颛臾》:“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~而患不安。”②<形>缺乏;不足。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:“富于万篇,而~于一字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ǒu①<动>防守;守卫。《过秦论》:“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~藩篱。”②<动>守候;看守。《五蠹》:“~株,冀复得兔。”③<动>守住;保持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岂取之易~之难乎?”④<动>遵守;奉行。《察今》:“~法而弗变则悖。”⑤<动>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村南有夫妇~贫者。”⑥<名>操守;节操。《易·系辞》:“失其~者辞守屈。”⑦<名>官名,也称太守,秦朝郡的最高长官。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。《雁荡山》:“谢灵运为永嘉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ào①<名>路;道路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呼尔而与之,行~之人弗受。”《陈涉世家》:“会天大雨,~不通。”
【又】<动>取道;道经。《鸿门宴》:“从郦山下,~芷阳间行。”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~海安,如皋,凡三百里。”②<名>途径;方法;措施。《六国论》:“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~也。”③<名>规律;法则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臣之所好者~也,进乎技矣。”④<名>道理;事理。《师说》:“闻~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”⑤<名>道德;道义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伐无~,诛暴秦。”⑥<名>学说;主张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~。”⑦<动>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足为外人~好。”⑧<动>通“导”,引导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~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⑨<动>通“导”。疏通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河既~。”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~。”⑩<名>古代行政区划名。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,道下辖州。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,道下辖府,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、道台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史公以凤庐~奉檄守御。”⑾<名>简称道家、道教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~家者流,盖出于史官。”⑿<动>以为。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他还~略看一会就去,谁知这厮故意卖弄。”⒀<介>从;由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凡治乱之情,皆~上始。”⒁<量>元稹。《望喜驿》:“一~月光横忱前。”
【道心】⒈犹言道德观念。⒉悟道之心。
【道学】⒈道家的学说。⒉指理学,即以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。
【道眼】指抉择真妄的能力。
【道义】⒈道德和义理。⒉道德和正义。
【道艺】学问与技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