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èi人和高等动物的呼吸器官。人的肺在胸腔中,左右各一,和支气管相连。由心脏出来带二氧化碳的血液经肺动脉到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,变成带氧的血液,经肺静脉流回心脏。也叫肺脏。
【肺癌】支气管粘膜和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。常见症状有持久性咳嗽、胸痛、痰中带血等。
【肺病】<口>肺结核。
【肺动脉】从心向肺输送血液的血管,短而粗,共有两条,从右心室发出,分别进入左右两肺,分成小枝包住肺泡。肺动脉中的血液含有二氧化碳,颜色暗红。
【肺腑】肺脏,比喻内心:~之言。
【肺活量】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空气量。成年男子正常的肺活量约为三升半到四升,成年女子的正常肺活量约为三升。
【肺结核】慢性传染病,病原体是结核杆菌,症状是低热,夜间盗汗,咳嗽,多痰,消瘦,有时咯血。通称肺病或肺痨。
【肺静脉】从肺向心输送血液的血管,从左右两肺各发出两条,进入左心房。肺静脉中的血液含有氧气,颜色鲜红。
【肺痨】<口>肺结核。
【肺脓肿】病,肺部由化脓性炎症形成的脓肿,患者有高热、出汗、全身无力,胸痛等症状。中医叫做肺痈。
【肺泡】肺的主要组成部分,位置在最小支气管的末端,略呈半球形,周围有无数毛细血管围绕。血液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。
【肺气肿】慢性病,肺组织由于过度膨胀和充气而使弹性减退,症状是呼吸困难,口唇发绀等。多由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喘息等引起。
【肺吸虫】寄生虫,成虫有半粒黄豆大,红褐色,寄生在人的肺部。卵随患者的痰和粪便排出体外,幼虫寄生在石蟹的体内。人吃了这种石蟹会引起肺吸虫病。症状是咳嗽,胸痛和咯血。有时发生癫痫或偏瘫。也叫肺蛭。
【肺循环】心脏收缩的时候,右心室中带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,经过肺动脉流入肺部,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,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,吸收新鲜的氧气,经过肺静脉流入左心房,再流入左心室。血液的这种循环叫做肺循环,也叫小循环。
【肺炎】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的疾病,是细菌、病毒等引起的肺部炎症。由于病变部位、病因等不同,肺炎的种类较多。一般症状是发高热,咳嗽,胸痛,呼吸困难,有的吐铁锈色的痰等。
【肺叶】肺的表面有深而长的裂沟把肺分成五个部分,每一部分叫一个肺叶。左肺有两叶,右肺有三叶。
【肺鱼】鱼,体形象泥鳅,全身有鳞,在水中用鳃呼吸,在干旱的时候就用鳔呼吸。吃青蛙、小鱼和昆虫。
【肺脏】肺。
【肺蛭】见〖肺吸虫〗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fǔ见下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án①<动>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人一一为具~所闻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~。”②<名>言语;言论。《鸿门宴》:“至军中,具以沛公~报项王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~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”③<名>一字为一言。《琵琶行》:“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~。”④<名>一句为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~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”⑤<名>著作;书籍。《过秦论》:“焚百家之~,以愚黔首。”⑥<助>无实在意义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世与我相违,复驾~兮焉求?”⑦词缀,多用于动词之前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既盟之后,~归于好。”
【言瑞】守信之言。
【言重】出言慎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