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ián①<动>上前;前进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乃~曰:‘璧有瑕,请指示王。’”②<名>前面;之前。《师说》:“生乎吾~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。”
【又】前面的。高适《别董大》:“莫愁~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”③<副>先前;早前。《柳毅传》:“迫而视之,乃~寄辞者。”
【前度】⒈前人的法度。⒉前次;上回。
【前光】祖先的功德。
【前席】移坐而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án①<动>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人一一为具~所闻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~。”②<名>言语;言论。《鸿门宴》:“至军中,具以沛公~报项王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~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”③<名>一字为一言。《琵琶行》:“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~。”④<名>一句为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~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”⑤<名>著作;书籍。《过秦论》:“焚百家之~,以愚黔首。”⑥<助>无实在意义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世与我相违,复驾~兮焉求?”⑦词缀,多用于动词之前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既盟之后,~归于好。”
【言瑞】守信之言。
【言重】出言慎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ā①<动>击;打。《北齐书·神武帝纪》:“常于并州市~杀人者。”②<动>加上。王安石《拟寒山拾得诗》:“作马便~鞍,作牛便推磨。”
【引】加物于支架之上,挂着。白居易《石楠树》:“熏笼乱~绣衣裳。”③<动>架设。李光《论移跸措置事宜劄子》:“仍令本府量度人数,先次~盖席屋。”④<动>附乘。苏轼《论高丽进奉状》:“仍与限日,却差船送至明州,令~附因便海舶归国。”⑤<动>配搭。《宋史·食货志下》:“收易旧会,品~入输。”⑥<名>短衣。林逋《深居杂兴》:“中有病夫披白~,瘦行清坐咏遗篇。”⑦<量>块。卢仝《月蚀诗》:“摧环破璧眼看尽,当天一~如煤炲。”
tà①<动>通“拓”,摹写。
【引】通“踏”。《西游记》“大~步行将进去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