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ēng①<名>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。②<名>教化;感化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山东之国,从~而服。”③<名>风俗;风气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以俟观人~者得焉。”陆游《游西山村》:“衣冠简朴古~存。”④<名>作风;风度。《孟子·万章》:“故闻柳下惠之~声,鄙乎宽,薄乎敦。”⑤<名>民歌;民谣。如《诗经》中的十五国风。⑥<名>风声;消息。《儒林外史》:“才晓得是门子透~。”⑦<名>景象;景色。如“风景”。⑧<动>吹风;乘凉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浴乎沂,~乎舞雩。”⑨<名>某些疾病的名称,如麻风。
fàng﹤动﹥通“讽”,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。《汉书·蚡田传》:“乃微言太后~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íng①<动>鸟叫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好鸟相~,嘤嘤成韵。”②<动>发出声响。《琵琶行》:“银瓶乍破水浆迸,铁骑突出刀枪~。”
【又】<动使动>使……鸣;使……发出声响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虽大风浪不能~也。”③<动>敲击发声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也还要上登闻将怨鼓~。”④<动>扬名;出名。《柳敬亭传》:“此子机变,可使以其技~。”
【鸣镝】响箭。
【鸣銮】指皇帝或贵族出行。
【鸣玉】腰间佩玉发出声响。
【鸣驺】贵官出行时驺卒喝道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tiáo①<名>枝条;树枝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疏~交映,有时见日。”②<名>条理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明道德之广崇,治乱之~贯,靡不毕见。”③<名>条款;项目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科~既备,民多伪态。”④<动>通达;通畅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声气远~。”⑤<量>多指长形的物体或列的条项。《旧唐书·刑法志》:“约法为二十~。”
【又】指人的性命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兀的不送了我这~老命。”
【条畅】顺达通畅。
【条陈】分条陈述,也称分条陈述意见的书面材料。
【条贯】⒈条理;系统。⒉办事的程序手续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