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ī①<动>口吃。《史记·张丞相传》:“(周)昌为人~,又盛怒,曰:‘臣口不能言,然臣期期知其不可。’”②<象>笑声。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但闻室中~,皆婴宁笑声。”③<动>进食。贾谊《新书·耳痹》:“越王之穷,至乎~山草。”④<动>感受;蒙受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半夜敲门不~惊。”⑤<介>表示被动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“连累我们也~你说了几声。”
【吃官司】指被控告受处罚或关在监狱里。
【吃嘴】贪吃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iǎo①<动>结束;完毕;了结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一语未~,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。”②<动>明白;懂得。《南史·蔡撙传》:“卿殊不~事。”③<副>全;完全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~无喜色。”④<副>毕竟;终于。《新唐书·姚南仲传》:“虽欲自近,~复何益?”⑤<形>眼珠明亮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眸子不能掩其恶,胸中正,则眸子~焉。”⑥<形>清晰;清楚。《论衡·自纪》:“言~于耳,则事味于心。”⑦<形>高;远。《楚辞·九辨》:“~冥冥而薄天。”
liào<动>了望。黄尊宪《东沟行》:“我军~敌遽飞砲。”
le<助>用于动词、形容词后或句末,表示终结。岳飞《满江红》:“莫等闲,白~少年头,空悲切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ōu①<名>头盔,打仗时戴的盔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太史慈传》:“慈亦得策~鍪。”
【引】便帽。②<动>蒙蔽;迷惑。《国语·晋语六》:“在列者献诗,使勿~。”③<名>便轿(后起意义)。《宋史·占城国传》:“国人皆乘象,或软布~。”这个意义又写作“篼”。④<动>以口袋形承接东西。《西游记》第十四回:“他却串枝分叶,敲了三个果,~在襟中。”⑤<动>修补。汤显祖《牡牡丹亭·腐叹》:“咱头巾破了修,靴头绽了~。”⑥<副>通“陡”。突然。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一折:“可怎生到门前~的又回身?”
【兜搭】曲折。又有麻烦,难对付之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