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éng①<动>登;升。《涉江》:“~鄂渚而反顾兮,欸秋冬之绪风。”②<动>驾;坐;骑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独与迈~小舟,至绝壁之下。”③<动>凭借;趁着。《过秦论》:“因利~便,宰割天下,分裂山河。”④<动>因依;接连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兵旱相~,天下大屈。”《<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:“顾自民国肇造,变乱纷~。”⑤<动>利用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~之,四方之民兽奔鸟窜。”⑥<动>欺凌;欺压。《国语·周语》:“~人不义。”⑦<动>计量;计算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为人臣者,~事有功则赏。”⑧<动>顺应;顺着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聊~化以归尽,乐夫天命复奚疑?。”⑨<动>冒着;顶着。《登泰山记》:“自京师~风雪……至于泰安。”
shèng①<量>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~。”《过秦论》:“然秦以区区之地,致万~之势。”②<数>“四”的代称。《殽之战》:“以~韦先,牛十二,犒师。”
【乘槎】1.槎:竹、木筏。指登天。苏轼《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》:“岂知~天女侧,独倚云机看织纱。”2.比喻入朝做官。杜甫《奉赠萧二十使君》诗:“起草鸣先路,~动要津。”
【乘桴】1.乘坐竹木小筏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道不行,~浮于海。’”2.指避世。王维《济上四贤咏》:“已闻能狎鸟,余欲共~。”
【乘化】顺应自然的变化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聊~以归尽,乐夫天命复奚疑。”
【乘间】趁空;找机会。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“往者季汉分崩,九土颠覆,刘备、孙权~作祸。”
【乘龙】1.比喻时机成熟后进行大的行动。《南齐书·芮芮虏传》:“陛下承乾启之机,因~之运,计应符革祚,久已践极,荒裔倾戴,莫不引领。”2.对别人女婿的美称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十引《楚国先贤传》:“孙儁字文英,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,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,言得婿如龙也。”后以“乘龙”喻佳婿。杜甫《李监宅》:“门阑多喜色,女婿近~。”
【乘危】1.登高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历险~,则骐骥不如狐狸。”2.踏上危险之地,冒险。吴兢《贞观政要·论略猎》:“圣主不~,不徼幸。”
【乘隙】1.趁着空闲。2.利用机会。
【乘凶】旧时父母刚死不成服就婚聚叫乘凶。
【乘虚】1.凌空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~下坠,触实不硋。”2.腾空飞行。范晔《后汉书·矫慎传》:“盖闻黄老之言,~入冥,藏身远遁。”3.趁人空虚无备。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:“(吕)布~寇暴,震动人心。”
【乘轩】乘坐大夫的车。泛指做官。
【乘舆】1.天子、诸侯乘坐的车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今~已驾矣,有司未知所之,敢请。”2.皇帝用的器物。蔡邕《独断上》:“车马、衣服、器械、百物曰~。”3.皇帝的代称。4.马车;兵车。王符《潜夫论·赞学》:“是故造父疾趋,百步而废,而托~,坐致千里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í①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(她)的”、“它的”、“他们的”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~心志,劳~筯骨。”《<论语>十则》:“有如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~余不足观也已。”《师说》:“郯子之徒,~贤为及孔子。”②<代>第三人称代词。相当于“他(她)”、“它”、“他们”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及~未既济也,请击之。”《卖油翁》:“见~发矢十中八九。”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若隐~无罪而就死地,则牛羊何择焉?”③<代>第一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我”、“我的”。《游褒禅记》:“余亦悔~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品~名位,犹不失下曹从事。”
【又】自己的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亦各言~志也。”④<代>第二人称代词。相当于“你的”、“你们的”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故以为~爱不若燕后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“坚默然良久,曰:‘诸君各言~志。’”⑤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那”、“那些”。《孙膑减灶》:“读~书未毕,齐军万弩俱发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有蒋氏者,专~利三世矣。”《游黄山记》:“~松犹有曲挺纵横者。”
【又】那样。《冯婉贞》:“吾村十里皆平原,而与之竞火器,~何能胜?”⑥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其中”,“当中”。《<论语>十则》:“多闻,择~善者而从之。”《为学》:“蜀之鄙有二僧,~一贫,~一富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于乱石间择~一二扣之。”⑦<副>恐怕;大概。表示推测、估计。《师说》:“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~皆出于此乎?”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~信然邪?~梦邪?~传之非其真邪?(最后一个“其”为助词,无意义。)”⑧<副>难道,岂。表示反诘、反问。《马说》:“~真无马邪?”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,~孰能讥之乎?”⑨<副>还是。表示委婉地商量。《殽之战》:“攻之不克,围之不继,吾~还也。”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“吾~还也。”《唐雎不辱使命》:“安陵君~许寡人!”⑩<副>可要。表示期望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尔~无忘乃父志!”⑾<连>如果;假如。表示假设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若是,孰能御之?”《狱中杂记》:“~极刑,曰:‘顺我,即先刺心;否则四肢解尽,心犹不死。’”⑿<助>无实义,起调节节奏、舒缓语气等作用。《涉江》:“霰雪纷~无垠兮,云霏霏~承宇。”《答李翊书》:“俨乎~若思,茫乎~若迷。”
jī①<助>用于句未。《诗经·小雅·庭燎》:“夜如何~,夜未央。”②用于人名。汉代有“郦食(yǐ)其”、“审食(yǐ)其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èi①<动>具备;完备。《劝学》:“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~焉。”②<形>齐全;周详;周到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吾所以待侯生者~矣。”《芙蕖》:“其事不一而足,请~述之。”③<副>尽;皆。《左传》:“~。”④<动>充数;充备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愿君即以遂~员而行矣。”⑤<动>防备;准;预备。《殽之战》:“居则具一日之积,行则~一夕之卫。”
【又】<名>事先的准备。《五蠹》:“事异则~变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