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àn①<名>陷阱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》:“凡坑~井穴,皆有标。”②<动>陷入;陷没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仁~于愚,固君子之所不与也。”③<动>攻陷;沦陷。《梅花岭记》:“二十五日,城~,忠烈拔刀自裁。”④<动>陷害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不速去,无俟奸人构~,吾今即扑杀汝。”⑤<形>缺陷;欠缺。《淮南子·缪称》:“满如~,实如虚。”
【陷溺】喻处于困境,堕落不能自拔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ú①<介>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”②<介>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”③<介>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”④<介>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“受”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而智勇多困~所溺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~王而负赵。”⑤<介>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“比”。《劝学》:“冰,水为之,而寒~水。”⑥<词缀>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“黄鸟~飞。”
【注】“于”和“於”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“于”,其他书多作“於”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“于”“於”并用,“于”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“於”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“於”不能写作“于”,参看“於(wū)”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“于”不能写作“於”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“于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éi<名>捆绑犯人的黑色绳索。
【缧囚】囚犯。柳宗元《答问》:“吾~也,逃山林、入江海无路,其何以容吾躯乎?”
【缧绁】⒈捆绑犯人的绳索。陈基《乌夜啼引》:“冤狱平反解~,已死得生诬得雪。”⒉监狱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虽在~之中,非其罪也。”也写作“纍绁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iè①<名>牵牲畜的绳子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臣负羁~,从君巡于天下。”
【引】缚罪人的绳索。《报任安书》:“何至自沈溺缧~之辱哉。”②<动>捆绑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~子婴于轵涂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