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ù①<动>回头;回头看。《殽之战》:“不~而唾”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荆轲~笑武阳。”②<动>视;看。《行路难》:“拔剑四~心茫然。”③<动>看望;拜访。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~臣于草庐之中。”④<动>顾念;关心。《诗经·硕鼠》:“三岁贯女,莫我肯~。”⑤<动>回还;返回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使于齐,~反,谏怀王曰。”⑥<副>只是;不过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吾每念,常痛于骨髓,~计不知所出耳。”⑦<副>但;却;反而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~吾念之,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。”《为学》:“人之立志,~不如蜀鄙之僧哉?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ér①<名>颊毛;胡须。《周礼·考工记》:“深其爪,出其日,作其鏻之~。”②<代>通“尔”你,你的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~翁长铨,迁我京职,则汝朝夕侍母。”③<动>通“如”。好像《察今》:“军惊~坏都舍。”④<连>1.表并列关系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苟粟多~财有余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黑质~白章。”2.表相承关系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扁鹊望桓侯~还走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余方心动欲还,~大声发于水上。”3.表示递进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愽学~日参省乎已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,~势力众寡又不可论。”4.表转折关系。《殽之战》:“吾见师出,~不见其入也。”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之者甚少~靡之者甚多。”⒌表修饰关系。《劝学》:“吾尝终日~思矣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吾恂恂~起。”⒍表假设关系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吾攻赵,旦暮且下,~诸侯敢救赵者,已拔赵,必移兵先击之。”《冯婉贞》:“诸君~有意,瞻余马首可也。”⒎表因果关系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诚恐见欺于王~负赵。”《赤壁之战》:“表恶其能~不能用也。”⒏表时间、方位、范围的界限,相当于“以”。《祭妹文》:“今~后,吾将再病,教从何处呼汝耶。”⑤<助>表感叹语气,相当于“啊”“吧”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岂不尔思,室是远~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已~!已~!今之从政者殆~!”⑥词缀,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。《口技》:“俄~,百千人大呼。”《醉翁亭记》:“已~,夕阳在山,人影散乱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án①<动>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人一一为具~所闻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~。”②<名>言语;言论。《鸿门宴》:“至军中,具以沛公~报项王。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~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”③<名>一字为一言。《琵琶行》:“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~。”④<名>一句为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~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”⑤<名>著作;书籍。《过秦论》:“焚百家之~,以愚黔首。”⑥<助>无实在意义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世与我相违,复驾~兮焉求?”⑦词缀,多用于动词之前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既盟之后,~归于好。”
【言瑞】守信之言。
【言重】出言慎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tā①<代>其他的;别的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《诗》云:‘~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’”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海誓山盟,各无~志。”②<代>指第三人称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~也故违了皇宣命,都是些吃仓廒的鼠耗。”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,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,便知~有不足之症。”
【注】古代“他”指男指女均可。
【他日】⒈过去某一时期。⒉平日。⒊别日,某一天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