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é①<动>在一起;共同行动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~。”②<副>共同;一起。《大铁椎传》:“客不得已,与~行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ēng①<动>草木生长。《观沧海》:“树木丛~,百草丰茂。”②<动>出生;诞生。《陈情表》:“~孩六月,慈父见背。”③<动>生育;养育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子又~孙,孙又~子。”④<动>产生;发生。《劝学》:“积水成渊,蛟龙~焉。”⑤<动>生存;活着。《班超告老归国》:“丐超余一年得~还。”
【又】〈名〉活着的人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是使民养~丧死无憾也。”
【又】〈动使动〉使……活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二年》:“吾见申叔。夫子,所谓~死而肉骨也。”⑥<名>生存期间;一坐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感吾~之行休。”⑦<名>生命。《鱼,我所欲也》:“~,亦我所欲也。”⑧<名>生计;生活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乡邻之~日蹙。”⑨<形>没有加工煮烧的;不熟。《鸿门宴》:“则与一~彘户。”⑩<名>读书人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今诸~学于太学,县官日有廪稍之供。”⑾〈副〉最;甚。《窦娥冤》:“怎不将天地也~埋怨。”⑿〈名〉通“性”天性;禀赋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~非异也,善于物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í①<名>病;疾病。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“君有~在腠里,不治将恐深。”②<动>生病;患病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寒暑不能使之~。”③<名>毛病;缺点。《公输》:“必为有窃~矣。”④<名>疾苦;痛苦。《管子·小问》:“凡牧民者,必知其~。”⑤<动>疾苦;痛苦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会长老,问民之所~苦。”⑥<动>痛心;憎恨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屈平~王听之不聪也。”⑦<动>妒忌;嫉妒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膑至,庞涓恐其贤于己,~之。”⑧<形>快;迅速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老臣病足,曾不能~走。”⑨<形>大;强;猛烈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顺风而呼,声非加~也,而闻者彰。”⑩<形>敏捷。王维《观猎》:“草枯鹰眼~,雪尽马蹄轻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