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ǐ①<名>原指祭神敬祖,后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、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称。《鸿门宴》:“大行不顾细谨,大~不辞小让。”②<名>礼貌;礼仪;表示敬意的语言或动作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乃设九宾~于廷。”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~愈至。”③<动>尊敬;以礼相待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孙讨虏聪明仁惠,敬贤~士。”④<名>礼物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所以不报谢者,以为小~无所用。”⑤<名>儒家经典“五经”之一,包括《仪礼》《周礼》《礼记》三部书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ú①<动>没有。《黔之驴》:“黔~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”②<副>不;别。《硕鼠》:“硕鼠硕鼠,~食我麦。”③<连>不论;无论。《师说》:“是故~贵~贱,~长~少,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。”④<形>贫穷;无资财。《货殖列传》:“礼生于有而废于~。”
【无道】行为暴虐,不施仁政。
【无非】无一不是;全部都是。
【无几】⒈不多;很少。⒉没有希望。⒊不久。
【无乃】莫非;恐怕;岂不是。常与“乎”、“欤”等语气词配合使用,表示委婉的语气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á①<动>回答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兰芝仰头~,理实如兄言。”《岳阳楼记》:“渔歌互~,此乐何极!”②<动>报答。《苏武》:“因厚赂单于,~其善意。”③<动>回复。《报刘一丈书》:“门者~揖,大喜奔出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