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ǐ①<名>一种落叶小乔木,花白色,果实圆形可食。《采草药》:“诸越则桃~冬实,朔漠则桃~夏荣。”②<名>一种果实,即李子。《诗经·抑》:“投我以桃,报之以~。”③<名>使者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行~之往来,共其乏困。”
【李代桃僵】原意以桃李喻兄弟,言桃李能共患难,讽弟兄却不能同甘共苦。后转用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之意。
【李下】语出《乐府诗集·君子行》:“瓜田不纳履,~不正冠。”以后单用或与“瓜田”合用,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uǎng①<形>宽阔,与“狭”相对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安得~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”②<形>宏大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君子贫穷而志~。”③<动>扩大;增广。《出师表》:“必能裨补阙漏,有所~益。”④<动>宽心;安慰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自以为寿不得长,安悼之,乃为赋以自~。”⑤<副>广泛;多余地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幸可~问讯,不得便相许。”⑥<名>广州的简称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杂彩三百匹,交~市鲑珍。”
guàng①<名>春秋时楚国战车建制名,兵画十五辆为一广。②<形>横。如“广袤”。
kuàng①<形>通“旷”,空缺,荒废。②<名>通“圹”,坟墓。《孔子家语·困誓》:“自望其~,则睪如也。”
【广坐】众人聚会场所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óu①<名>箭靶。《诗经·猗嗟》:“终日射~,不出正亏。”②<名>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二等,又为诸侯国国君的通称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出则接遇宾客,应对诸~。”
【又】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王~将相宁有种乎?”《鸿门宴》:“素善留~张良。”③<副>同“何”。《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君乎君乎,~不迈哉?
【侯服】古称离王城一千里以外的方圆五百里的地区。
【侯畿】古代以王城为中心,把周围五千里的地区划为九畿。王城附近的区域叫侯畿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