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àn①<名>剖开的木片或草片。②<名>指扁而薄的东西。《明湖居听书》:“鼓上放了两个铁~儿。”③<量>《望天门山》:“孤帆一~日边来。”④<量>座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石峰~夹起。”⑤<形>小;少;零散。《失街亭》:“若魏兵来,吾教他~甲不回。”⑥<形>多;连成一片的。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佛狸祠下,一~神鸦社鼓。”⑦<形>指连绵不断的声音。《范进中举》:“只听得一~声的锣响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ǎ①<名>植物种子的外壳。《周易·解·彖传》: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~坼。”②<名>动物护身的外壳。曹植《神龟赋》:“肌肉消尽,唯~存焉。”③<名>战甲,古代士兵穿的用皮革或金属制的护身服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何不按兵束~,北面而受之。”④<名>甲士;披甲的士兵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~万人。”⑤<名>指甲。张孜《雪》:“暖手调金丝,蘸~斟琼液。”⑥<名>天干的第一位。⑦<形>第一流的;头等的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书生因~第为相国。”⑧<动>居第一位。《汉书·货殖传》:“秦杨以田农而~一州。”
【甲第】⒈权贵人家的豪华住宅。⒉科举考试的第一等。
【甲姓】大姓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uí①<动>旋转;回旋。《三峡》:“春冬之时,则素湍绿潭,~清倒影。”②<动>运转;运行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虎鼓瑟兮鸾~车。”③<动>掉转;改变方向。《卖炭翁》:“手把文书口称敕,~车叱牛牵向北。”④<形>回环;曲折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廊腰缦~,檐牙高啄。”⑤<动>返回;回归。《回乡偶书》:“少小离家老大~。”⑥<动>回复;答复。《柳毅传》:“脱获~耗,虽死必谢。”⑦<形>奸邪。《诗经·小雅·鼓钟》:“淑人君子,其德不~。”⑧<量>次。杜甫《漫兴》:“渐老逢春能几~?”
【回风】旋风。
【回肠】心中辗转,比喻离愁不解。
【回天】⒈比喻权势大。⒉古代称皇帝为天,凡能谏止皇帝改变主意的叫回天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