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àn①<名>剖开的木片或草片。②<名>指扁而薄的东西。《明湖居听书》:“鼓上放了两个铁~儿。”③<量>《望天门山》:“孤帆一~日边来。”④<量>座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石峰~夹起。”⑤<形>小;少;零散。《失街亭》:“若魏兵来,吾教他~甲不回。”⑥<形>多;连成一片的。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“佛狸祠下,一~神鸦社鼓。”⑦<形>指连绵不断的声音。《范进中举》:“只听得一~声的锣响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ǎ①<名>植物种子的外壳。《周易·解·彖传》: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~坼。”②<名>动物护身的外壳。曹植《神龟赋》:“肌肉消尽,唯~存焉。”③<名>战甲,古代士兵穿的用皮革或金属制的护身服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何不按兵束~,北面而受之。”④<名>甲士;披甲的士兵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~万人。”⑤<名>指甲。张孜《雪》:“暖手调金丝,蘸~斟琼液。”⑥<名>天干的第一位。⑦<形>第一流的;头等的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书生因~第为相国。”⑧<动>居第一位。《汉书·货殖传》:“秦杨以田农而~一州。”
【甲第】⒈权贵人家的豪华住宅。⒉科举考试的第一等。
【甲姓】大姓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ún①<动>存在,与“亡”相对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三径就荒,松菊犹~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视其缶,而吾蛇尚~。”《师说》:“道之所~,师之所~也。”②<动>生存,活着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齐有冯谖者,贫乏不能自~。”《石壕吏》:“~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!”③<动>关心,想念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其~君兴国而欲反复之,一篇之中三致志焉。”《订鬼》:“凡天地之间,有鬼,非人死精神为之也,皆人思念~想之所致也。”④<动>慰问,抚恤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臣乃市井鼓刀屠者,而公子亲数~之。”《隆中对》:“民殷国富而不知~恤。”
【存抚】存恤抚养。班固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下》:“陛下即位,~天下,集安中国,然后兴师出兵。”(集:通“辑”。和协。)
【存济】安顿;措置。欧阳修《诊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庭劄子》:“州县皇皇,何以~?以臣视之,乃是四海骚然,万物失所,实未见太平之象。”
【存恤】慰问;抚恤。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:“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,县官勿绝廪,长吏~抚循,以称吾意。”
【存肄】学习;练习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(河间献王)因献所集雅乐。天子下大乐官,常~之,岁时以备数,然不常御。”
【存照】旧时契约、照会等文书,存备查照核对的,有时在末尾写上“存照”字样。
【存问】慰问;问候。范晔《后汉书·淳于恭传》:“五年,病笃,使者数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