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ào义同‘扫’(sǎo),用于‘扫帚’。另见sǎo。
【扫边】担任戏曲中的配角:~老生。
【扫除】(1)清除肮脏的东西:室内室外要天天~。(2)除去有碍前进的事物:~障碍|~文盲。
【扫荡】(1)用武力或其它手段肃清敌人。(2)泛指彻底清除:只要是八股,无论新旧,都应当~。
【扫地】(1)用笤帚、扫帚清除地上的脏东西。(2)比喻名誉、威风等完全丧失:威信~。
【扫房】彻底打扫室内的墙壁和房顶。
【扫雷】排除敷设的地雷或水雷。
【扫雷舰】搜索和排除水雷的军舰。装备有扫雷设备和自卫火炮。主要任务是扫除水雷障碍,开辟雷区航道,以保障舰船航行安全。
【扫雷坦克】装有扫雷器的坦克。
【扫雷艇】担负扫雷任务的小军舰。装备有小型扫雷具。主要用于停泊场、狭水道、港湾浅水区和江河扫除水雷。
【扫盲】扫除文盲,对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成年人进行识字教育,使他们脱离文盲状态。
【扫描】利用一定装置使电子束、无线电波等左右移动而描绘出画面、物体等图形。扫描方式有电子扫描和机械扫描。
【扫灭】扫荡、消灭。
【扫墓】到墓地祭奠、培土和打扫,现多指在烈士碑墓前举行纪念活动:清明~。
【扫平】扫荡平定。
【扫射】用机关枪、冲锋枪等左右移动连续射击。
【扫视】目光迅速地向周围看。
【扫数】尽数;全数:~还清|~入库。
【扫榻】<书>打扫床上灰尘,表示欢迎客人:~以待。
【扫听】<轻><方>探询;从旁打听。
【扫尾】结束最后部分的工作。
【扫兴】正当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。
【扫帚】<轻>除去尘土、垃圾等的用具,多用竹枝扎成,比笤帚大。
【扫帚菜】地肤的通称。
【扫帚星】彗星的通称。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出现扫帚星就会发生灾难。因此扫帚星也用为骂人的话,如果认为发生的祸害是由某人带来的,就说某人是扫帚星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tà①<名>坐卧用具,形状狭长低矮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移我琉璃~,出置前窗下。”②<名>泛指床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城东有甲乙同学者,一砚,一灯,一窗,一~,晨起不辨衣履。”
【榻布】粗厚的布,也作“荅布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ǐ①<动>用;使用。《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~。”②<动>做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如或知尔,则何~哉?”③<动>认为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皆~美于徐公。”④<介>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、方法,可视情况译为“拿”、“用”、“凭”、“把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愿~十五城请易璧。”⑤<介>起提宾作用,可译为“把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亦不~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”⑥<介>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等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吾~捕蛇独存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~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。”⑦<介>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、地点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从”。《苏武传》:“武~始元六年春至京师。”⑧<介>表示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用法同“与”,可译为“和”、“跟”;有时可译为“率领、带领”。《战国策·周策》:“天下有变,王割汉中~楚和。”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(公子)欲~客往赴秦军,与赵俱死。”⑨<连>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、“又”、“并且”等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夫夷~近,则游者众;险~远,则至者少。”⑩<连>表示承接关系,“以”前的动作行为,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,可译为“而”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予与四人拥火~入。”⑾<连>表示因果关系,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吾所以为此者,~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⑿<连>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木欣欣~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⒀<连>表目的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“来”“用来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作《师说》~贻之。”⒁<连>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或范围,用法同现代汉语。《张衡传》:“自王侯~下,莫不逾侈。”⒂<连>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,可译为“至于”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自约其心者,达君之冤,余无及也。~言慎勿相避者,偶然耳,岂有意哉!”⒃<副>通“已”。已经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座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~怪之矣。”⒄<动>通“已”。停止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无~,则王乎?”⒅<副>只是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君家所寡有者,~义耳。”
【以往】以后。
【以为】⒈认为。⒉使……成为。⒊把……当作。⒋作为;用作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ài①<动>等待;等候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仆所以留者,~吾客与俱。”《垓下之战》:“乌江亭长舣~。”②<动>对待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吾所以~侯生者备矣,天下莫不闻。”③<动>防备。《谋攻》:“以虞~不虞者胜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亦盛设兵以~秦。”④<副>将要;要。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“便~出门,店小二拦住道。”
【辨】俟,待,等候。“俟”和“待”在先秦时期都有等待的意思。“等”和“候”作等待讲是后起意义。“等”在上古时多作“等同”或“等级”讲。如《陈涉世家》:“~死,死国可乎?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