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ì①<动>迎;迎接。《国语·晋语》:“吕甥~君于泰。”
【又】迎敌;迎战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将兵与操并力~操。”②<动>预先;预料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恐不任我意,~以煎我怀。”③<动>不服从;违背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以一璧之故~强秦之欢。”④<名>叛逆;骚乱者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数吕师孟叔侄为~。”
【逆计】⒈谋反。⒉预测。
【逆鳞】古谓龙的喉下有逆鳞,如被触摸,则必杀人。后因谓臣下直谏触犯君主为“逆鳞”。
【逆旅】客舍;旅舍。
【逆诈】事先即猜疑别人存心欺诈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ào①<名>路;道路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呼尔而与之,行~之人弗受。”《陈涉世家》:“会天大雨,~不通。”
【又】<动>取道;道经。《鸿门宴》:“从郦山下,~芷阳间行。”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~海安,如皋,凡三百里。”②<名>途径;方法;措施。《六国论》:“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~也。”③<名>规律;法则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臣之所好者~也,进乎技矣。”④<名>道理;事理。《师说》:“闻~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”⑤<名>道德;道义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伐无~,诛暴秦。”⑥<名>学说;主张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~。”⑦<动>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足为外人~好。”⑧<动>通“导”,引导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~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⑨<动>通“导”。疏通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九河既~。”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~。”⑩<名>古代行政区划名。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,道下辖州。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,道下辖府,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、道台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史公以凤庐~奉檄守御。”⑾<名>简称道家、道教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~家者流,盖出于史官。”⑿<动>以为。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他还~略看一会就去,谁知这厮故意卖弄。”⒀<介>从;由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凡治乱之情,皆~上始。”⒁<量>元稹。《望喜驿》:“一~月光横忱前。”
【道心】⒈犹言道德观念。⒉悟道之心。
【道学】⒈道家的学说。⒉指理学,即以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。
【道眼】指抉择真妄的能力。
【道义】⒈道德和义理。⒉道德和正义。
【道艺】学问与技能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uàn①<形>紊乱;没有秩序;没有条理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吾视其辙~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②<动>混杂;混淆。《答谢中书书》:“晓雾将歇,猿鸟~鸣。”③<动>战乱;动乱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自云先世避秦时~,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。”④<动>叛乱;作乱;反叛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一夫夜呼,~者四应。”⑤<动>扰乱;破坏。《陋室铭》:“无丝竹之~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”⑥<形>不安定;不太平;与“治”相对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明于治~,娴于辞令。”⑦<形>慌乱;零乱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~。”⑧<名>乐曲的最后一段或辞赋中总括全篇要旨的最后一段文字。《涉江》:“~曰:鸾鸟凤皇,日以远兮。”⑨<名>男女间的正当关系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男女淫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háng①<形>永久的;固定的。《师说》:“圣人无~师。”《促织》:“有华阴令,欲媚上官,以一头进,试使斗而才,因责~供。”②<名>规律;准则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天行有~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”③<形>平常;普通。《马说》:“且欲与~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”《采草药》:“盖~理也。”④<名>平日;平时。《张衡传》:“~从容淡静,不好交接俗人。”⑤<副>经常;常常。《伶官传序》:“夫祸患~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。”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赢闻晋鄙之兵符~在王卧内。”⑥<量>长度单位,古代八尺为寻,两寻为常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布帛寻~,庸人不释。”⑦通“尝”。曾;曾经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项伯~杀人,从良匿。”(良:张良。)
【常典】1.常例,正常的法度。2.经典。
【常流】1.长河。常,通“长”。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宁赴~而葬乎江鱼腹中耳。”2.河流的正道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“延道弛兮离~,蛟龙骋兮方远游。”3.平庸之辈。《晋书·习凿齿传》:“琐琐~,碌碌凡士,焉足以感其方寸哉。”
【常式】1.固定的制度。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国有~,故法不隐,则下无怨心。”2.典范;法式;常规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群臣诵功,请刻于石,表垂于~。”
【常侍】经常侍从君主的官员,秦汉有中常侍,魏晋有散骑常侍,隋唐内侍省有内常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