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ì①<名>丝的头绪。《墨子·尚同》:“譬若丝缕之有~。”②<名>纲领;根本。《吕氏春秋·孝行》:“夫孝,三皇五帝之本务,而万事之~也。”③<名>纲纪;准则;法度。《吕氏春秋·孟春》:“无绝地之理,无乱人之~。”④<动>料理;经营。陶潜《移居》:“衣食当须~,力耕不吾欺。”⑤<动>记载;记述。《祭妹文》:“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,罗缕~存。”⑥<名>史书体裁之一种。或记帝王事迹,如《汉书·高帝纪》;或记一代大事,如《史记·周本纪》。⑦<名>十二年为一纪。韦应物《京师叛乱寄诸弟》:“弱冠遭世难,二~犹未平。”⑧<名>世代;世。史岑《出师颂》:“历~十二,天命中易。”⑨<名>岁;年岁。《晋书》:“但计秋收之时,以为年~。”⑩<名>通“基”,基址。《诗经·秦风·终南》:“终南何有?有~有堂。”⑾<动>通“改”,改易,变易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若国亡不过十年,数之~也。”
【纪纲】⒈法度;法则。⒉治理;管理。⒊仆人。
【纪纲地】伸张法纪的地方,喻谏官职务。
【纪极】终极;限度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āng①<名>鱼网上的总绳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:“引网之~。”
【引】起决定作用的部分。《北史·源贺传》:“为政贵当举~。”成语有“纲举目张”。②<名>唐、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。如“茶纲”、“盐纲”、“花石纲”。③<名>法纪;秩序。
【纲常】三纲五常的简称。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,是为三纲;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是为五常。《宋史·叶味道传》:“正~以励所学,用忠言以充所学。”
【纲维】⒈法纪。《报任安书》:“不以此时引~,尽思虑。”⒉维护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放传》:“宣速召太尉司马宣王,以~王室。”⒊寺庙中管理事务僧人。段成式《酉阳杂俎续集·支植下》:“相传其诗~每日报竹平安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rén①<名>人类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夫天者,~之始也。”②<名>人民;众人。《为学》:“~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?”
【又】人人;每人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~皆有之。”③<名>别人;他们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老吾老,以及人~之老。”④<名>人才;杰出的人物。《左传·文公十三年》:“子无谓秦无~,吾谋适不用也。”⑤<名>人品;人的品德操行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是其为~也,有粮者亦食,无粮者亦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ùn①<动>讨论;议论。《出师表》:“每与臣~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。”②<动>评定赏罚;判定。《出师表》:“宜付有司~其刑赏。”③<动>说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乃不知有汉,无~魏晋。”④<动>辩论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今日廷~。”⑤<动>研究;研讨。《五蠹》:“~世之事,因为之备。”⑥<名>言论;主张;学说。《甘藷疏序》:“余不侫,独持迂~。”⑦<名>文体的一种,即议论文。《文选序》:“~则析理精微,铭则序事清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