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í①<名>席子;用草、竹篾、苇篾等编织的坐卧铺垫的用具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结发同枕~,黄泉共为友。”
【又】<名意动>以……为席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微指左公处,则~地倚墙而坐。”②<名>席位;坐位。《口技》:“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~。”③<名>酒席;筵席。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“瑜命撤~,诸将辞出。”④<名>船帆。李白《梁园吟》:“我浮黄河去京阙,挂~欲进波连山。”⑤<动>凭借;倚仗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吕产禄~太后之宠,据将相之位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iá①<名>空闲;闲暇。《病梅馆记》:“安得使予多~日,又多闲田。”②<动>有空闲;有时间精力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此惟救死而恐不赡,奚~治礼义哉。”③<形>悠闲。《狼》:“久之,目似瞑,意~甚。”
【暇豫】悠闲逸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nuǎn(1)暖和:风和日~|春~花开。(2)把东西放在火上或靠近火旁使变温暖:~酒|~一~手。
【暖房】1(1)旧俗在亲友结婚的前一天前往新房贺喜。(2)温居。
【暖房】2<方>温室。
【暖锋】暖气团向前移动时,遇到冷气团就沿着冷气团慢慢上升,并推着冷气团向前移动,在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锋面叫暖锋。也叫暖锋面。
【暖阁】旧时为了设炉取暖在大屋子里隔出来的小房间。
【暖和】<轻>(1)(气候、环境等)不冷也不太热:北京一过三月,天气就~了|这屋子向阳,很~。(2)使暖和:屋里有火,快进来~~吧!
【暖烘烘】(~的)形容温暖宜人。
【暖壶】(1)暖水瓶。(2)有棉套等保暖的水壶。(3)汤壶。
【暖帘】冬天用的棉门帘。
【暖流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。暖流的水温比它所到区域的水温高◇一股~涌上心头。
【暖瓶】<方>暖水瓶。
【暖气】(1)利用锅炉烧出蒸汽或热水,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物内的散热器(俗称暖气片)中,散出热量,使室温增高,管道中的蒸汽或热水叫做暖气。(2)通常把上述的设备也叫暖气。(3)暖和的气体。
【暖气团】一种移动的气团,本身的温度比到达区域的地面温度高,多在热带大陆或海洋上形成。
【暖色】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的颜色,如红、橙、黄。
【暖寿】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,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。
【暖水瓶】保温瓶的一种,瓶口较小,通常用来保存热水。也叫热水瓶,有的地区叫暖壶或暖瓶。
【暖袖】为了御寒缝在棉袄袖口里面增加袖长的一截棉袖子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