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ái①<名>才能。《与吴质书》:“其~学足著书,美志不遂,良可痛。”
【又】<名意动>以……为才;认为……有才。《促织》:“有华阴令欲媚上官,以一头进,试使斗面~。”②<名>有才能的人。《六国论》:“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~。”③<副>刚刚;仅仅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初极狭,~通人。”④能“裁”。裁夺。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今有城市之邑七十,愿拜内之于王,惟王~之。”⑤通“财”。金仁杰《追韩信》三折:“恶了秦民,更掳掠民~。”
【才笔】文才。《魏书·裴延儁传》:“涉猎坟史,颇有~。”
【才力】1.财力。鲍照《芜城赋》:“孳货盐田,铲利铜山,~雄富,士马精妍。”2.才智与能力。《晋书·长沙王又传》:“又身长七尺五寸,开朗果断,~绝人,虑心下士。”
【才略】才干与谋略,也作“材略”。《汉书·杜周传》:“窍见朱博忠信勇猛,~不世出,诚国家雄俊之宝臣也。”
【才情】才思;才华。司空图《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》诗之五:“~百巧斗风光,却关雕花刻叶忙。”
【才人】1.有才能的人。王融《报范通直》:“三楚多秀士,江上复~。”2.宫中女官员,多为妃嫔的称号。杜甫《哀江头》:“辇前~带弓箭,白马嚼啮黄金勒。”3.宋元称编撰杂剧话本的作者或说话艺人为才人。
【才子】古指德才兼备的人。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昔高阳氏有~八人……齐圣广渊,明允笃诚,天下之民谓之八恺。”
【才子佳人】称有才貌的男女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ān①<副>同时占有几样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二者不可得~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②<动>兼职;兼任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予除右丞相~枢密使。”③<动>兼并;合并。《过秦论》:“约从离衡,~韩、魏、燕、楚、齐、赵、宋、卫、中山之众。”④<形>加倍的;双倍的。《汉书·韩信传》:“受辱于跨下,无~人之勇,不足畏也。”⑤<数>两;二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一人倍之,伤肤,~旬愈。”⑥<动>加上;加之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我有亲父母,逼迫~弟兄。”⑦<连>并且;而且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将军以神武雄才,~仗父兄之烈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én①<名>线条交错的图形;花纹。后写作“纹”。《公输》:“荆有长松~梓楩楠豫章。”②<形>华美;有文彩的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黄金千斤,~车二驷,服剑一。”③<名>文章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~者,太守也。”④<名>文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独其~犹可识。”⑤<名>非军事的,与“武”相对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武并用,垂拱而治。”⑥<动>在身上刺花纹,叫“文身”。《庄子·逍遥遊》:“越人断发~身。”⑦<名>文化;文教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~王既没,~不在兹乎?”⑧<量>用于旧时的铜钱,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。《魏书·高崇传》:“在市铜价,八十一~得铜一斤,私造薄钱,斤馀二百。”⑨<动>修饰;掩盖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小人之过也必~。”成语有“文过饰非”。⑩<名>规定、仪式。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仪》:“仪者必又曰:省去繁~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成语有“繁文缛节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ǔ①<名>脚印;足迹。《离骚》:“忽奔走以先后兮,及前王之踵~。”②<量>古时以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。《国语·周语》:“不过步~尺寸之间。”③<形>勇猛;刚健;威武。《国殇》:“诚既勇兮又以~。”④<名>泛指与武力、军事、战争有关的事物,与“文”相对。《六国论》:“洎牧以谗诛,邯郸市郡,惜其用~而不终也。”
【武备】武装力量、军备和武装建设。
【武弁】⒈古代武官的帽子。⒉旧时指低级的武职;武士。
【武夫】战士;武士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