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ù①<名>眼睛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左右欲刃相如,相如张~叱之。”②<动>年;看待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旦日,卒中往往语,皆指~陈胜。”③<动>递眼色;使眼神。《鸿门宴》:“范增数~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。”④<名>网孔。《韩非子·外储右下》:“善张网者,引其纲,不一一摄成~而后得。”⑤<名>行列;条目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“北驱予并往,而不在使者之~。”
【目论】⒈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。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,无自知之明。⒉肤浅之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é①<名>眼睫毛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能见百步之外,而涌自见其~。”②<动>眨眼。《列子·仲尼》:“矢耒注眸子而眶不~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ùn①<动>讨论;议论。《出师表》:“每与臣~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。”②<动>评定赏罚;判定。《出师表》:“宜付有司~其刑赏。”③<动>说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乃不知有汉,无~魏晋。”④<动>辩论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今日廷~。”⑤<动>研究;研讨。《五蠹》:“~世之事,因为之备。”⑥<名>言论;主张;学说。《甘藷疏序》:“余不侫,独持迂~。”⑦<名>文体的一种,即议论文。《文选序》:“~则析理精微,铭则序事清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