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én①<名>人类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夫天者,~之始也。”②<名>人民;众人。《为学》:“~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?”
【又】人人;每人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“非独贤者有是心也,~皆有之。”③<名>别人;他们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老吾老,以及人~之老。”④<名>人才;杰出的人物。《左传·文公十三年》:“子无谓秦无~,吾谋适不用也。”⑤<名>人品;人的品德操行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“是其为~也,有粮者亦食,无粮者亦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īn①<名>心脏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顺我,即先刺~。”②<名>心脏所在的胸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此臣日夜切齿拊~也。”③<名>内心,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。《熟读精思》:“读书三到,谓~到,眼到,口到。”④<名>想法;心意。《殽之战》:“勤而无所,必有悖~。”⑤<名>中心;中央。《琵琶行》:“唯见江~秋月白。”
【心志】内心;意志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rú①<动>往;到……去。《涉江》:“入溆浦余儃佪兮,迷不知吾所~。”②<动>依照;遵从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先生~其指,内狼于囊。”③<动>顺;符合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邂逅不~意,便还就孤。”④<动>像;如同。《两小儿辩日》:“日初出大~车盖。”⑤<动>及;比得上。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“天时不~地利。”⑥<动>用于短语“如……何”中,表示“对待……怎么办”、“把……怎么办”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~太行、王屋何?”⑦<副>不如;应该。《子鱼论战》:“若爱重伤,则~勿伤。”⑧<连>如果;假如。《芙蓉楼送辛渐》:“洛阳亲友~相问。”⑨<连>或者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安见方六七十,~五六十,而非邦也者?”⑩<连>至于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~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”⑾词缀。用于形容词后,表示“……的样子”,也可不译。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仁义之人,其言蔼~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miàn①<名>脸。《彭祖面长》:“不敢笑陛下,实笑彭祖~长。”②<动>面向;面对着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~山而居。”③<副>当面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群臣吏民能~刺寡人之过者。”④<名>方位;方面。《垓下之战》:“闻汉军四~皆楚歌。”⑤<名>平面;表面。《活板》:“药稍熔,则以一平板按其~,则字平如砥。”⑥<量>《宋书·何承天传》:“上又赐银筝一~。”
【面壁】⒈面对墙壁静坐,常表示不介意或无所用心。⒉佛教指修行。
【面墙】喻不学,如面向墙面而一无所见。
【面首】本指壮美的男子,引申为妇人的男妾、男宠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