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uè①<名>音乐。《琵琶行》:“今夜闻君琵琶语,如听仙~耳暂明。”②<名>乐器。《周礼·春官》:“掌六律六同之和……以为~器。”③<动>欣赏音乐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独~乐,与人~乐,孰乐?”
lè①<形>快乐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~也。”
【又】<形意动>。以……为乐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盘游,则思三驱以为度。”②<名>乐趣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此~何极。”③<动>喜欢;乐意。《治平篇》:“人未有不~为治平之民者也。”
【乐方】音乐的法度。
【乐岁】丰年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í①<名>房顶正中的大梁。《后汉书·蔡茂传》:“茂初在广汉,梦坐大殿,~上有三穗禾。”②<名>屋顶;屋脊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牗其前以通明,屋~有窗以达气。”③<名>辘轳的横梁。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泰山之霤穿石,单~之绠断干。”④<名>尽头;顶点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吾王之好鼓乐,夫何使我至于此~也。”⑤<名>最高的境地。陆游《何君墓表》:“大抵诗欲工而工非诗之~也。”⑥<名>边;边境。《女娲补天》:“往古之时,四~废,九州裂,天不兼覆,地不周载。”⑦<动>到达尽头,到达顶点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尽态~妍。”⑧<动>穷尽;完全占有或享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~夫游之乐也。”⑨<形>疲劳;困倦。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匈喘胅汗,人~马倦。”⑩<副>最;非常;极其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初~狭,才通人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ēi①<形>悲哀;伤心。《柳毅传》:“~泗淋漓,诚怛人心。”《岳阳楼记》: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~。”
【又】<形>可悲的。《察今》:“以为治岂不~哉。”
【又】<形为动>为……而悲伤。《韩非子?和氏》:“吾非~刖也。”杜甫《登高》:“万里~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”②<动>怜悯,同情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~之,且曰‘若毒之乎?’。”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使来者读之,~予志焉。”③<动>顾念;怀念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游子~故乡。”④<动>悲伤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又以~夫古书之不存。”
【悲摧】悲痛;悲伤。
【悲秋】受到秋天景色的触动而产生伤感。
【悲角】号角。以其声悲壮而名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ēng①<动>草木生长。《观沧海》:“树木丛~,百草丰茂。”②<动>出生;诞生。《陈情表》:“~孩六月,慈父见背。”③<动>生育;养育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子又~孙,孙又~子。”④<动>产生;发生。《劝学》:“积水成渊,蛟龙~焉。”⑤<动>生存;活着。《班超告老归国》:“丐超余一年得~还。”
【又】〈名〉活着的人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是使民养~丧死无憾也。”
【又】〈动使动〉使……活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二年》:“吾见申叔。夫子,所谓~死而肉骨也。”⑥<名>生存期间;一坐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感吾~之行休。”⑦<名>生命。《鱼,我所欲也》:“~,亦我所欲也。”⑧<名>生计;生活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乡邻之~日蹙。”⑨<形>没有加工煮烧的;不熟。《鸿门宴》:“则与一~彘户。”⑩<名>读书人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今诸~学于太学,县官日有廪稍之供。”⑾〈副〉最;甚。《窦娥冤》:“怎不将天地也~埋怨。”⑿〈名〉通“性”天性;禀赋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~非异也,善于物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