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ǒu①<动>与“无”相对。《论语》:“~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”②<动>占有。《鸿门宴》:“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为相,珍宝尽~之。”③<动>掌握。《察今》:“~道之士,贵以近知远。”④<形>富有。《货殖列传序》:“礼生于~而废于无。”⑤<名>收获;出产的东西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退而甘食其土之~。”⑥<连>或者。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:“故君子~不战,战则必胜。”⑦<助>用在动词前,以助语气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干将发硎,~作其芒。”酉
yòu①<副>通“又”,表示进一层。《劝学》:“虽~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”②<连>通“又”,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。《陈情表》:“臣密今年四十~四。”
【有间】⒈时间很短;一会儿。⒉有缝隙。⒊有仇怨;有矛盾。
【有司】古代设官分职,各有专司,做具体工作。后泛指官吏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uǐ(1)口的通称:张~|闭~。(2)(~儿)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:瓶~儿|茶壶~儿|烟~儿。(3)指说话:别多~。
【嘴巴】(1)<口>打嘴部附近的部位叫打嘴巴:捱了一个~。也叫嘴巴子。(2)<方>嘴:张开~。
【嘴笨】不善于说话。
【嘴唇】唇的通称:上~|下~。
【嘴乖】<口>说话使人爱听(多指小孩儿)。
【嘴尖】说话刻薄。
【嘴角】上下唇两边相连的部分。
【嘴紧】说话小心,不乱讲。
【嘴快】有话藏不住,马上说出来。
【嘴脸】面貌;脸色(贬义)。
【嘴甜】说的话使人听着舒服。
【嘴头】<方>(~儿)嘴(指说话时的):~儿能说会道|我是打~儿上直到心眼儿里服了你了。也叫嘴头子。
【嘴稳】不随便说出泄漏秘密的话。
【嘴严】嘴紧;嘴稳。
【嘴硬】自知理亏而口头上不肯认错或服输。
【嘴直】说话直爽。
【嘴子】<方>嘴②:山~碎嘴子】<方>(1)说话絮烦:两句话能说完的事就别犯~了。(2)爱说话并且一说起来就没完的人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mò①<动>沉入水中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其家逼之,乃~水而死。”②<动>淹没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水来漂~,溺其人民。”③<动>掩没;掩埋。《兵车行》:“生女犹得嫁比邻,生男埋~随百草。”④<动>覆没;陷没。《报任安书》:“陵未~时,使有来报。”⑤<动>隐没;隐匿。《﹤指南录﹥后序》:“日与北骑相出~于长淮间。”⑥<动>消失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良久,羽旄之影渐~,车马之音不闻。”⑦<动>没收。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子本相侔,则~为奴婢。”⑧<动>通“殁”,死。《过秦论》:“始皇既~,余威震于殊俗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é(1)舌头。(2)象舌头的东西:帽~|火~。(3)铃或铎中的锤。
【舌根音】语音学上指舌面后部上升,靠着或接近软腭(或硬腭和软腭中间)发出的辅音,如普通话语音中的g、k、h。也叫舌面后音、牙音。
【舌耕】<书>旧时指依靠教书谋生。
【舌尖音】语音学上指舌尖顶住或接近门齿、上齿龈、硬腭前部发出的辅音。普通话语音中的z、c、s,d、t、n、l,zh、ch、sh、r都是舌尖音。细分起来,z、c、s是舌尖前音,d、t、n、l是舌尖中音,zh、ch、sh、r是舌尖后音。
【舌面后音】舌根音。
【舌面前音】语音学上指舌面前部上升,靠着或接近齿龈、前硬腭发出的辅音,如普通话语音中的j、q、x。
【舌面音】由舌面和上腭接触,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辅音。参看〖舌面后音〗、〖舌面前音〗。
【舌鳎】鱼类的一科,形似鳎,两眼生在左侧,背鳍、臀鳍与尾鳍完全连接。生活在浅海中,右侧向下卧在沙底,捕食小鱼等。
【舌苔】舌头表面上滑腻的物质,是由上皮细胞、细菌、食物残渣和液体形成的。健康的人,舌苔薄白而润。医生常根据病人舌苔的情况来诊断病情。
【舌头】(1)辨别滋味、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,在口腔底部,根部固定在口腔底上。(2)为侦讯敌情而活捉来的敌人。
【舌下神经】第十二对脑神经,从延髓发出,分布在舌的肌肉中,管舌肌的运动。如果舌下神经发生障碍,舌头就会麻痹,不能说话。
【舌下腺】口腔底部舌下方的唾液腺,左右各一。参看〖唾液腺〗。
【舌咽神经】第九对脑神经,从延髓发出,分布在咽头和舌头等处,主要管咽头肌肉运动、唾腺分泌和味觉。
【舌炎】病,多由缺乏维生素B和维生素PP引起,症状是舌的表面红肿、干燥、疼痛,有时发生溃疡。
【舌音】舌头音、舌上音的统称。
【舌蝇】昆虫,身体长一厘米左右,口器很尖,能刺破人或动物的皮肤,吸食血液。主要产在非洲。也叫萃萃蝇。
【舌战】激烈辩论: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~|诸葛亮~群儒。
【舌状花】下部呈管状,上部裂开,形状扁平象舌头的花,如向日葵花序边缘部分大瓣的花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