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ī①<动>揭开;拨开;分开。《鸿门宴》:“哙遂入,~帷西向立。”《促织》:“蹑迹~求,见有虫伏棘根。”②<动>裂开;裂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木实繁者~其枝。”③<动>剖开;披露。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臣乘愿~腹心而效愚忠。”④<动>披上;覆盖或搭在肩背上。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“帐下偏裨将校,都~银铠,分两行而入。”⑤<动>翻阅。《进学解》:“手不停~于百家之编。”⑥<动>散开;分散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五色纷~,灿若图绣。”
【披镜】披览;借鉴。
【披缁】指出修行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ā①<动>把箭射出去;发射。《卖油翁》:“见其~矢十中八九。”②<动>出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今太子迟之,请辞决矣,遂~。”③<动>派遣;派出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孤当续~人众,多载资粮。”④<动>征发;征调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西门豹即~民凿十二渠。”⑤<动>兴起;发生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舜~于畎亩之中。”⑥<动>生长;长出。王维《相思》:“春来~几。”⑦<动>发布;颁布。《殽之战》:“遂~命,遽兴姜戎。”⑧<动>发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使人~书至赵王。”⑨<动>发作;抒发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扼腕墓道,~其志士之悲哉。”⑩<动>拨动;发起;起事。《张衡传》:“虽一龙~机,而七首不动。”《苏武》:“虞常等七十余人欲~。”⑾<动>开启;打开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涂有饿殍而不知~。”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~图,图穷匕首见。”⑿<动>启发;阐明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~。”⒀<动>表现;显露;泄露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征于色,~于声。”⒁<动>开发;发掘。《促织》:“于败丛草处,探石~穴,靡记不施。”⒂<动>分发。《严监生和严贡生》:“知县准了状子,~房出了差来到严家。”⒃<动>开放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野芳~而幽香。”⒄<动>点燃,燃放。《柳毅传》:“人以火为神圣,~一灯可燎阿房。”⒅<量>⒈支,颗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弓一张,矢四~。”⒉次;下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后叩树三~,当有应者。”
【注】本词条古代写作“發”。
fà①<名>头发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~尽上指冠。”②<量>长度单位,十毫为一发。《促织》:“帘内掷一纸出,即道人意中事,无毫~爽。”
【注】本词条古代写作“髪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én①<名>线条交错的图形;花纹。后写作“纹”。《公输》:“荆有长松~梓楩楠豫章。”②<形>华美;有文彩的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黄金千斤,~车二驷,服剑一。”③<名>文章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~者,太守也。”④<名>文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独其~犹可识。”⑤<名>非军事的,与“武”相对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武并用,垂拱而治。”⑥<动>在身上刺花纹,叫“文身”。《庄子·逍遥遊》:“越人断发~身。”⑦<名>文化;文教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~王既没,~不在兹乎?”⑧<量>用于旧时的铜钱,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。《魏书·高崇传》:“在市铜价,八十一~得铜一斤,私造薄钱,斤馀二百。”⑨<动>修饰;掩盖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小人之过也必~。”成语有“文过饰非”。⑩<名>规定、仪式。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仪》:“仪者必又曰:省去繁~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成语有“繁文缛节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ēn①<名>人或动物的躯干。《国殇》:“首~离兮心不惩。”②<名>整个身躯。《狼》:“~已半入,止露尻尾。”③<名>自身;本身;自己。《师说》:“于其~也,则耻师焉。”④<副>亲自。《隆中对》:“将军~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。”⑤<名>一生;生命。《陟江》:“固将重昏而终~。”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一旦抵罪,或脱~以逃。”⑥<名>同“娠”,身孕。《与妻书》:“且以汝之有~也,更恐不胜悲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