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uò(1)古书上指黑鬃的白马。(2)姓。
【骆驼】<轻>哺乳动物,身体高大,背上有驼峰,蹄扁平,蹄底有肉质的垫,适于在沙漠中行走。有双重眼睑,不怕风沙。能反刍,有高度耐饥渴的能力。嗅觉灵敏,能嗅出远处的水源,又能预感大风的到来。供骑乘或运货,是沙漠地区主要的力畜。参看〖单峰驼〗、〖双峰驼〗。
【骆驼刺】落叶灌木,枝上多刺,叶子长圆形,花红色,总状花序,结荚果。生在沙地上,是骆驼的牧草。也叫骆驼草。
【骆驼绒】呢绒的一种,背面用棉纱织成,正面用粗纺毛纱织成一层细密而蓬松的毛绒,多用来做衣帽的里子。也叫驼绒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yì①<名>古代供传递文书使用的马;也指骑马传递文书的人。《张衡传》:“后数日~至,果地震陇西。”②<名>传递文书的人或来往官员换马歇宿的地方。《雁荡山》:“此山南有芙蓉峰,峰下芙蓉~,前瞰大海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ué①<动>断;断绝。《共工头触不周山》:“天柱折,地维~。”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秦王惊,自引而起,~袖。”②<动>隔绝;隔断。《三峡》:“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~。”
【又】<形>隔绝的;封闭的《桃花源记》:“率妻子邑人来此~境。”
【又】<形>极远的。《班超告老归国》:“班超久在~域,年老思土。”③<动>绝交;断绝往来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楚怀王贪而信张仪,遂~齐。”④<动>停止;止歇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~。”《口技》:“忽然抚尺一下,群响毕~。”⑤<动>绝命;死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我命~今日,魂去尸长留。”⑥<动>横渡。《劝学》:“非能水也,而~江河。”⑦<名>旧诗体裁之一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我且高吟一~,看他则甚。”⑧<形>到极点的;不能超越的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奇山异水,天下独~。”⑨<副>。《核舟记》:“佛印~类弥勒。”《游黄山记》:“众壑纵横,真黄山~胜处。”⑩<副>绝对;完全。《促织》:“而心目力俱穷,~无踪响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