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ǐ①<动>用;使用。《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~。”②<动>做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如或知尔,则何~哉?”③<动>认为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皆~美于徐公。”④<介>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、方法,可视情况译为“拿”、“用”、“凭”、“把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愿~十五城请易璧。”⑤<介>起提宾作用,可译为“把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亦不~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”⑥<介>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等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吾~捕蛇独存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~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。”⑦<介>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、地点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从”。《苏武传》:“武~始元六年春至京师。”⑧<介>表示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用法同“与”,可译为“和”、“跟”;有时可译为“率领、带领”。《战国策·周策》:“天下有变,王割汉中~楚和。”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(公子)欲~客往赴秦军,与赵俱死。”⑨<连>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、“又”、“并且”等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夫夷~近,则游者众;险~远,则至者少。”⑩<连>表示承接关系,“以”前的动作行为,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,可译为“而”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予与四人拥火~入。”⑾<连>表示因果关系,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吾所以为此者,~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⑿<连>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木欣欣~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⒀<连>表目的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“来”“用来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作《师说》~贻之。”⒁<连>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或范围,用法同现代汉语。《张衡传》:“自王侯~下,莫不逾侈。”⒂<连>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,可译为“至于”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自约其心者,达君之冤,余无及也。~言慎勿相避者,偶然耳,岂有意哉!”⒃<副>通“已”。已经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座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~怪之矣。”⒄<动>通“已”。停止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无~,则王乎?”⒅<副>只是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君家所寡有者,~义耳。”
【以往】以后。
【以为】⒈认为。⒉使……成为。⒊把……当作。⒋作为;用作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ēn①<名>人或动物的躯干。《国殇》:“首~离兮心不惩。”②<名>整个身躯。《狼》:“~已半入,止露尻尾。”③<名>自身;本身;自己。《师说》:“于其~也,则耻师焉。”④<副>亲自。《隆中对》:“将军~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。”⑤<名>一生;生命。《陟江》:“固将重昏而终~。”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一旦抵罪,或脱~以逃。”⑥<名>同“娠”,身孕。《与妻书》:“且以汝之有~也,更恐不胜悲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uò①<动>起来;起身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“舍瑟而~。”②<动>兴起;出现。《五蠹》:“有圣人~,构木为巢以避群害。”③<动>发动;发出;发生。《过秦论》:“一夫~难而七庙隳。”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泉水激石,泠泠~响。”《狱中杂记》:“此疫~也。”④<动>演奏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如乐~焉。”⑤<动>振作;振奋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一鼓~气,再鼓而衰。”⑥<动>干;做。《出师表》:“若有~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”⑦<动>充任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家君~宰,路出名区。”⑧<动>制作;建造。《张衡传》:“遂乃研核阴阳,妙尽璇机之正,~浑天仪。”⑨<动>创作;写作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登高~赋,是所望于群公。”⑩<动>劳作;劳动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其中往来种~,男女衣着,悉如外人。”⑾<名>作品。《图画》:“中国画家自临摹旧~入手。”⑿<象>摹写老鼠活动的声音。《口技》:“微闻有鼠~~索索。”
【作计】⒈主意。⒉打主意。
【作色】生气;变脸色。
【作手】能手。
【作死】自寻死路。
【作用】⒈努力。⒉作为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é①<名>法则;准则。《叔向贺贫》:“宣其德行,顺其宪~。”②<名>榜样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愿依彭咸之遗~。”③<动>效法。《易经·击辞》:“河山图,洛出书,圣从~之。”④<名>等级。《汉书·叙传》:“坤作地势,高下九~。”⑤<副>用于加强判断,相当于“乃”、“就是”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此~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”⑥<副>表示限定范围,相当于“只”、“仅仅”。《两小儿辩日》:“日初出,大如车盖,及日中,~如盘盂。”⑦<连>表示顺承,相当于“就”、“便”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河内凶,~移其民于河东。”⑧<连>表示转折,相当于“却”、“可是”。《师说》:“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,于其身也,~耻师焉。”⑨<连>表示后一件事是新发现的情况,相当于“原来已经”。《殽之战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~束载、厉兵、秣马矣。”⑩<连>表示假设,相当于“如果”、“假使”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谨守成皋,~汉欲挑战,慎勿与战。”⑾<连>表示让步,相当于“倒”、“倒是”。《国语·晋语》:“美~美矣,抑臣亦有惧矣。”⑿<助>无意义。《诗经·齐风·鸡鸣》:“匪鸡~鸣,苍蝇之声。”⒀<助>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呢”。《荀子·宥坐》:“百仞之山,任负车登焉,何~?陵迟故也。”
【则例】成规。
【则天】以天为法。唐代女皇武后的谥号,世称武则天。
【则效】效法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