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ù①<动>制止;阻止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季氏旅于泰山,子谓冉有曰:‘女弗能~与?’”②<动>救援;救助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魏王使将军晋鄙十万众~赵。”③<动>治疗;医治。《吕氏春秋·劝学》:“是~病而饮之以堇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uò①<动>走过;经过。《殽之战》:“三十三年春,秦师~周北门。”②<动>时间过去。《采草药》:“花~而采,则根色黯恶。”③<名>经历;过程。《苏武》:“常惠请其守者与俱,得夜见汉使,具自陈~。”④<动>超过;胜过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古之人所以大~人者无他焉,善推其所为而已矣。”⑤<副>过分;过于。《陈情表》:“~蒙拔擢,宠命优渥,岂敢盘桓,有所希冀。”⑥<名>过失。《殽之战》:“孤之~也,大夫何罪。”⑦<动>责备。《鸿门宴》:“闻大王有意督~之。”⑧<动>访问;探望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臣有客在市屠中,愿枉车骑~之。”
【过从】⒈互相往来。⒉应付;周旋。
【过存】问候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ǐ①<形>充足;充裕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其家~富。”《西门豹治邺》:“至今皆得水利,民人以~足富。”②<动>供应;供给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孟尝君使人~其食用,无使乏。”③<动>赐给;给予。《吕氏春秋·权勋》:“若残竖子之类,恶能~若金?”《墨子·号令》:“伤甚者令归治病,家善养。予医~药,赐酒日二升、肉二斤。”④<形>(口齿)伶俐,能言善辩。《论语·公治长》:“御人以口~,屡憎于人。”
【给复】免除徭役。
【给事】⒈处事。⒉供职。⒊给事中的省称。给事中,官名。秦汉为列侯、将军、谒者等的加官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