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ī①<数>。《狼》:“~屠晚归。”②<连>一边;一面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~觞~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”③<形>同一;一样。《察今》:“古今~也。”④<动>看作一样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固知~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”⑤<动>统一。《阿房宫赋》:“六王毕,四海~。”⑥<动>专一。《劝学》:“用心~也。”⑦<副>全;一概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而或长烟~空,皓月千里。”⑧<副>一旦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诚~开口请如姬,如姬必许诺。”⑨<副>才;刚刚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初~交战,操军不利。”⑩<副>初次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~鼓作气。”
【一旦】⒈有一天。⒉一时;忽然。⒊形容时间很短。
【一何】多么。
【一力】⒈协力。⒉竭力。
【一体】关系密切,如同一个整体。一样,相同。
【一昨】前些日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ēn①<名>人或动物的躯干。《国殇》:“首~离兮心不惩。”②<名>整个身躯。《狼》:“~已半入,止露尻尾。”③<名>自身;本身;自己。《师说》:“于其~也,则耻师焉。”④<副>亲自。《隆中对》:“将军~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。”⑤<名>一生;生命。《陟江》:“固将重昏而终~。”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一旦抵罪,或脱~以逃。”⑥<名>同“娠”,身孕。《与妻书》:“且以汝之有~也,更恐不胜悲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ì①<形>对;正确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~而昨非。”
【又】<形意动>认为……正确;肯定。《问说》:“~己而非人,俗之同病。”②<代>这;这个;这样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~说也,人常疑之。”③<形>凡是;所有的。《游园》:“~花都放了,那牡丹还早。”④<动>表判断。《琵琶行》:“同~天涯沦落人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dǎn(1)胆囊的通称。(2)(~儿)胆量:~怯|~大心细|~小如鼠|壮壮~儿。(3)装在器物内部,可以容纳水、空气等物的东西:球~|热水瓶的~。
【胆矾】含有五个分子结晶水的硫酸铜。蓝色结晶体,在干燥空气中,逐渐风化。可以制电池、颜料,又可以做媒染剂、杀虫剂。也叫蓝矾。
【胆敢】竟有胆量敢于:敌人~来侵犯,坚决把它消灭光。
【胆固醇】醇的一种,白色的结晶,质地软。人的胆汁、神经组织、血液中含胆固醇较多。在日光的紫外线的作用下,能变成维生素D。是合成性激素的重要原料。胆固醇代谢失调会引起动脉硬化和胆石病。
【胆管】肝脏的输出管,在肝脏内者为肝内胆管,至肝外汇集成胆总管,与十二指肠相连接。肝脏内生成的胆汁通过它流入十二指肠。
【胆寒】害怕。
【胆碱】有机化合物,是无色浆状液体,有强碱性。含在动植物体内,对脂肪代谢起重要作用。
【胆力】胆量和魄力。
【胆量】不怕危险的精神;勇气。
【胆略】勇气和智谋:~过人。
【胆囊】储存胆汗的囊状器官,长在肝脏右叶的下前方,与胆管相连接。通称胆或苦胆。
【胆瓶】颈部细长而腹部大的花瓶,形状有点象胆。
【胆气】胆量和气势。
【胆怯】胆小;畏缩。
【胆石病】胆囊内形成胆石的病。胆石是由胆固醇、胆色素、钙盐等构成的球状物,坚硬如石,能引起剧烈腹痛,有时引起黄疸。
【胆识】胆量和见识。
【胆胀瘟】<方>牛瘟。
【胆汁】由肝脏产生的消化液,有苦味,黄褐色或绿色,储存在胆囊中。能促进脂肪的分解、皂化和吸收。
【胆子】胆量:~不小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