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ú①<名>兽类颔下的垂肉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前虞跋~。”②<形>长寿。常“胡考”“胡耇”连用。《诗经·丝衣》:“~考之休。”③<代>什么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卒然边境有急,数千万之众,国~以馈之。”④<代>为什么;怎么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田园将芜,~不归?”《察今》:“上~不法先王之法。”⑤<名>古代对北部和西部民族的泛称。《过秦论》:“~人不敢南下而牧马。”
【又】泛指外国人。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白马寺》:“~神号曰佛。”
【胡卢】笑的样子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yuè①<动>越过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关山难~,谁悲失路之人。”②<动>到;及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~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待兴。”③<动>传播;传扬。《叔向贺贫》:“宣其德行,顺其宪则,使~于诸侯。”④<形>高亢;激扬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扣而聆之,南声函胡,北音清~。”⑤<副>更加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看那雪,到晚~下得紧了。”⑥<名>古代对南部或东南部民族的统称。《过秦论》:“百~之君,俛首系颈,委命下吏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huò①<名>灾难;灾祸。《老子》:“~兮福所倚。”②<动>危害;降祸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子木有~人之心。”>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