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àng①<名>大象。
【又】象牙;象牙制品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持一~笏至。”②<名>景象;状况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朝晖夕阴,气~万千。”③<动>摹拟;仿效。《核舟记》:“罔不因势~形,各具情态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chǐ①<名>门牙。也泛指牙齿。《墨子·非攻》:“古者有语,唇亡则~寒。”②<名>年岁,年龄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退而甘食其土之有,以尽吾~。”也指马、牛等爱畜的岁数。③<名>状如牙齿的物体。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登蹑常著木履,上山则去前~,下山去其后~。”④<动>议论,说话。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平居望外遭~舌不少。”⑤<动>提及。《师说》: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~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。”
【齿豁头童】齿落发脱。形容人老的样子。陈与义《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》:“天翻地覆伤春色,~祝圣时。”
【齿冷】久笑牙齿感到冷。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。《南齐书·乐颐传》:“人笑褚公,至今~。”
【齿录】1.收录;叙用。《魏书·刘文晔传》:“以臣年小,不及~。2.科举时代,凡同年登科者,各具姓名、年龄、籍贯、三代,汇刻成帙,称作“齿录”。也称“同年录”。
【齿舌】口舌。借指人们的非议。
【齿亡舌存】言物之刚者易亡折而柔者常得存。喻以柔为贵。
【齿牙馀论】指口头随意的褒美之辞。《南史·谢眺传》:“士子声名未立,应共奖成,无惜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én①<动>烧。《过秦论》:“废先王之道,~百家之言。”②<动>指祭祀活动中烧香烧纸。《促织》:“成妻纳钱案上,~拜如前人。”
【焚和】毁灭中和之性。
【焚芝】比喻好人遭受灾祸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ēn①<名>人或动物的躯干。《国殇》:“首~离兮心不惩。”②<名>整个身躯。《狼》:“~已半入,止露尻尾。”③<名>自身;本身;自己。《师说》:“于其~也,则耻师焉。”④<副>亲自。《隆中对》:“将军~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。”⑤<名>一生;生命。《陟江》:“固将重昏而终~。”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一旦抵罪,或脱~以逃。”⑥<名>同“娠”,身孕。《与妻书》:“且以汝之有~也,更恐不胜悲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