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àng①<名>大象。
【又】象牙;象牙制品。《项脊轩志》:“持一~笏至。”②<名>景象;状况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朝晖夕阴,气~万千。”③<动>摹拟;仿效。《核舟记》:“罔不因势~形,各具情态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ǎn①<名>写字用的竹简、竹片。蔡邕《独断》:“策者,~也。”②<名>笏;手板。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:“有一人紫衣象~前趋。”③<名>书信;信函。《梦溪笔谈》:“乃为一~答之。”④<动>同“拣”,挑选。《核舟记》:“盖~桃核修狭者为之。”⑤<形>简单;简略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盖叹郦元之~,而笑李渤之陋也。”
【简练】⒈用心研习。⒉简明干练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ū①<名>乌鸦。《涉江》:“燕雀~鹊,巢堂坛兮。”②<形>黑;黑色。《梅花岭记》:“有亲见忠烈青衣~帽。”③<代>表示疑问或反问,相当于“哪里”、“怎么”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秦~能与齐抗衡?”
【乌桓】古代东北的一个民族,是东胡的一支。
【乌菟】古时楚人称老虎。
【乌有】无;没有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ā(1)棉花、麻等纺成的较松的细丝,可以捻成线或织成布:~厂|棉~|纺~|60支~。(2)用纱织成的经纬线很稀的织品:窗~|~布。(3)象窗纱一样的制品:铁~|塑料~。(4)某些纺织品的类名:乔其~|泡泡~。
【纱包线】用棉纱缠绕着做绝缘层的导线,多用于绕制电机和电讯装置中的线圈。
【纱布】包扎伤口用的消过毒的经纬纱很稀疏的棉织品。
【纱橱】糊冷布或钉铁纱的储存食物的橱柜。
【纱窗】糊冷布或钉铁纱的窗户。
【纱灯】用薄纱糊成的灯笼。
【纱锭】纺纱机上的主要部件,用来把纤维捻成纱并把纱绕在筒管上成一定形状。通常用纱锭的数目来表示纱厂规模的大小。也叫纺锭或锭子。
【纱笼】东南亚一带人穿的用长布裹住身体的服装。[马来saron]
【纱帽】古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。后用作官职的代称。也叫乌纱帽。
【纱罩】(1)罩食物的器具,用竹木等制成架子,蒙上铁纱或冷布,防止苍蝇落在食物上。(2)煤气灯或挥发油灯上的罩,用亚麻等纤维编成网状再在硝酸钍、硝酸锶溶液中浸制而成,遇热即发强光。
【纱支】纱线支数。参看〖支数〗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