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ǒu哺乳动物,种类很多,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,毛有黄、白、黑等颜色。是一种家畜,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,有的用来帮助打猎、牧羊等。也叫犬。
【狗宝】狗的胆囊、肾脏或膀胱内长的一种象石头的东西,是狗生某种病后形成的,很少见。中医用来治痈疮、噎嗝等病。
【狗吃屎】身体向前跌倒的姿势(含嘲笑意)。
【狗豆子】寄生在狗身上的一种蜱,灰褐色,略作椭圆形,吸狗的血液。
【狗獾】哺乳动物,毛一般灰色,腹部和四肢黑色,头部有三条白色纵纹。趾端有长而锐利的爪,善于掘土,穴居在山野,昼伏夜出。脂肪炼的獾油用来治疗烫伤等。也叫獾。
【狗尿苔】<方>鬼笔。
【狗皮膏药】药膏涂在小块狗皮上的一种膏药,疗效比一般膏药好。旧时走江湖的人常假造这种膏药来骗取钱财,因而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。
【狗屁】(话或文章)毫无可取(骂人的话):~不通!
【狗屎堆】比喻令人深恶痛绝的人。
【狗头军师】指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并不高明的人。
【狗腿子】<口>给有势力的坏人奔走帮凶的人;走狗。
【狗尾草】一年生草本植物,叶子细长,花序圆柱形,穗有毛。也叫莠(yǒu)。
【狗熊】见〖黑熊〗。
【狗蝇】昆虫,身体略扁,黄褐色,有一对翅膀,口器很尖,吸食狗的血液。也叫狗虱蝇。
【狗鱼】鱼,身体略作圆柱形,有绿色、白色或黑褐色斑点,尾巴很发达,嘴大,有税利的牙齿。生活在淡水中,行动迅速,捕食鱼类和其他水中动物。
【狗蚤】寄生在狗身上的一种跳蚤,身体狭而扁,深褐色,有时也寄生在猫或其他动物身上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kǒu①<名>嘴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为肥甘不足于~与?”②<名>人口。《治平篇》:“视高、曾时~已不下五六倍。”③<量>(一)个。用途广泛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献剑一~。”《水经注·资水》:“水南十里有井数百~。”④<名>器物的口。《卖油翁》:“乃取一葫芦置于地,以钱覆其~。”⑤<名>进出的通道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彭蠡之~有石钟山焉。”《桃花源记》:“山有小~,仿佛若有光。”⑥<名>刀剑的刃。《水浒传》:“砍铜剁铁,刀~不卷。”⑦<名>中医指寸脉。《史记·扁鹊见仓公列传》:“切其脉时,右~气急。”
【口面】争吵。
【口浅】口快;说话直截了当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ǐ①<名>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。顾炎武《日知录》:“以县统乡,以乡统~。”②<名>家乡;乡里;里巷。《周处》:“凶强侠气,为乡~所患。”③<量>长度单位,用于计算里程和面积,实际长度各朝代不等。《劝学》: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~。”④<名>衣服、被褥等的内层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布衾多年冷似铁,娇儿恶卧踏~裂。”⑤<名>里面;内部;当中。《观沧海》:“星汉灿烂,若出其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ēng①<动>草木生长。《观沧海》:“树木丛~,百草丰茂。”②<动>出生;诞生。《陈情表》:“~孩六月,慈父见背。”③<动>生育;养育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子又~孙,孙又~子。”④<动>产生;发生。《劝学》:“积水成渊,蛟龙~焉。”⑤<动>生存;活着。《班超告老归国》:“丐超余一年得~还。”
【又】〈名〉活着的人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是使民养~丧死无憾也。”
【又】〈动使动〉使……活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二年》:“吾见申叔。夫子,所谓~死而肉骨也。”⑥<名>生存期间;一坐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感吾~之行休。”⑦<名>生命。《鱼,我所欲也》:“~,亦我所欲也。”⑧<名>生计;生活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乡邻之~日蹙。”⑨<形>没有加工煮烧的;不熟。《鸿门宴》:“则与一~彘户。”⑩<名>读书人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今诸~学于太学,县官日有廪稍之供。”⑾〈副〉最;甚。《窦娥冤》:“怎不将天地也~埋怨。”⑿〈名〉通“性”天性;禀赋。《劝学》:“君子~非异也,善于物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