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uó①<动>附着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每至手足无可~处,澄源必先登垂接。”②<动>穿着。《木兰诗》:“脱我战时袍,~我旧时裳。”③<名>穿戴的东西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男女衣~,悉如外人。”④<动>击中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恰便似轰雷~顶。”⑤<动>用。《高祖还乡》:“众乡老展脚舒腰拜,那大汉挪身~手扶。”⑥<动>使;派。《窦娥冤》:“从今以后,~这楚州亢旱三年。”⑦<动>叫,表示命令语气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我~你休言语。”
zhóo①<动>遭到;受到。陆游《卜算子·咏梅》:“已是黄昏独自愁,更~风和雨。”②<介>被。袁去华《雨中花》:“两鬓青青,尽~吴霜偷换。”③<形>合适;恰当。王道父《道父山歌》:“种田不收一年辛,取妇不~一生贫。”
zhāo<名>比喻计策。《水浒传》:“三十六~,走为上~。”
zhé<助>紧接动词后,表示动作状态的延续。关汉卿《沉醉东风》:“手执~饯行杯,眼阁~别离泪。”
【着处】处处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ān①<数>三;第三。②<数>再三;多次;多(年)。《硕鼠》:“~岁贯女,莫我肯顾。”《鸿门宴》:“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~。”
【三尺】⒈剑。剑长约三尺,所以这样称。⒉法律。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,所以用“三尺”代称法律。
【三辅】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,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。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。
【三宫】⒈儒家称天子六宫,诸侯夫人减半,称作三宫。⒉三个星座。明⒊堂、辟雍、灵台。⒋皇帝、太后、皇后。
【三军】⒈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、中军、下军,其三万七千五百人。⒉古代指步、车、骑三军;现代指海陆空三军。⒊全军,通称军队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uó①<动>附着。《游黄山记》:“每至手足无可~处,澄源必先登垂接。”②<动>穿着。《木兰诗》:“脱我战时袍,~我旧时裳。”③<名>穿戴的东西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男女衣~,悉如外人。”④<动>击中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恰便似轰雷~顶。”⑤<动>用。《高祖还乡》:“众乡老展脚舒腰拜,那大汉挪身~手扶。”⑥<动>使;派。《窦娥冤》:“从今以后,~这楚州亢旱三年。”⑦<动>叫,表示命令语气。《陈州粜米》:“我~你休言语。”
zhóo①<动>遭到;受到。陆游《卜算子·咏梅》:“已是黄昏独自愁,更~风和雨。”②<介>被。袁去华《雨中花》:“两鬓青青,尽~吴霜偷换。”③<形>合适;恰当。王道父《道父山歌》:“种田不收一年辛,取妇不~一生贫。”
zhāo<名>比喻计策。《水浒传》:“三十六~,走为上~。”
zhé<助>紧接动词后,表示动作状态的延续。关汉卿《沉醉东风》:“手执~饯行杯,眼阁~别离泪。”
【着处】处处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