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áng①<形>长,与“短”相对。《劝学》:“登高而招,臂非加~也,而见者远。”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斯亦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~也。”②<形>高;高大。《公输》:“荆有~松文梓楩楠豫章,宋无~木。”③<形>长久;久远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~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《石壕吏》:“存者且偷生,死者~已矣。”④<形>广;广阔。《柳毅传》:“~天茫茫,信耗莫通。”《岳阳楼记》:“而或~烟一空,皓月千里。”⑤<动>擅长。《冯婉贞》:“莫如以吾所~攻敌所短。”⑥<副>经常。王安石《书湖阴先生壁》:“茅檐~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”
zhǎng①<动>生长。《采草药》:“用叶者取叶初~足时。”
【又】<动使动>使……生长;扶养;抚育。晃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养孤~幼在其中。”②<动>增长;滋长。《赤壁赋》:“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~也。”《论积贮疏》:“淫侈之俗日日以~,是天下之大贼也。”③<形>年纪大;辈分高。《师说》:“是故无贵无贱,无~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”④<形>排行第一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~子顷襄王立,以其北子兰为令尹。”⑤<名>兄;哥哥。常“兄~”、“~兄”连用。《木兰诗》:“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~兄。”⑥<名>首领;头领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陈涉、吴广皆次当行,为屯~。”
【又】做……首领;当头领。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而翁~铨,迁我京职,则汝朝夕侍母。”
【长才】高才,英才。
【长跪】直身而跪。古人席地而坐,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著足跟。跪则伸直腰股,以示庄重。《后汉书·李善传》:“有事则~请白,然后行之。”
【长世】绵续久存。
【长亭】秦汉时十里修亭,谓之长亭,供往来的人休憩。也是送别的地方。柳永《雨霖铃》:“寒蝉凄切,对~晚,骤雨初歇。”
【长君】1.古称年长之君主。2.称别人长兄。
【长吏】1.吏秩之尊者。2.泛指上级官长。白居易《赠友》诗之四:“~久于政,然后风教敦。”
【长者】1.年纪大,辈分高的人。2.性行谨厚、有德望的人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市人皆以赢为小人,而以公子为~,能下士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é(1)舌头。(2)象舌头的东西:帽~|火~。(3)铃或铎中的锤。
【舌根音】语音学上指舌面后部上升,靠着或接近软腭(或硬腭和软腭中间)发出的辅音,如普通话语音中的g、k、h。也叫舌面后音、牙音。
【舌耕】<书>旧时指依靠教书谋生。
【舌尖音】语音学上指舌尖顶住或接近门齿、上齿龈、硬腭前部发出的辅音。普通话语音中的z、c、s,d、t、n、l,zh、ch、sh、r都是舌尖音。细分起来,z、c、s是舌尖前音,d、t、n、l是舌尖中音,zh、ch、sh、r是舌尖后音。
【舌面后音】舌根音。
【舌面前音】语音学上指舌面前部上升,靠着或接近齿龈、前硬腭发出的辅音,如普通话语音中的j、q、x。
【舌面音】由舌面和上腭接触,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辅音。参看〖舌面后音〗、〖舌面前音〗。
【舌鳎】鱼类的一科,形似鳎,两眼生在左侧,背鳍、臀鳍与尾鳍完全连接。生活在浅海中,右侧向下卧在沙底,捕食小鱼等。
【舌苔】舌头表面上滑腻的物质,是由上皮细胞、细菌、食物残渣和液体形成的。健康的人,舌苔薄白而润。医生常根据病人舌苔的情况来诊断病情。
【舌头】(1)辨别滋味、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,在口腔底部,根部固定在口腔底上。(2)为侦讯敌情而活捉来的敌人。
【舌下神经】第十二对脑神经,从延髓发出,分布在舌的肌肉中,管舌肌的运动。如果舌下神经发生障碍,舌头就会麻痹,不能说话。
【舌下腺】口腔底部舌下方的唾液腺,左右各一。参看〖唾液腺〗。
【舌咽神经】第九对脑神经,从延髓发出,分布在咽头和舌头等处,主要管咽头肌肉运动、唾腺分泌和味觉。
【舌炎】病,多由缺乏维生素B和维生素PP引起,症状是舌的表面红肿、干燥、疼痛,有时发生溃疡。
【舌音】舌头音、舌上音的统称。
【舌蝇】昆虫,身体长一厘米左右,口器很尖,能刺破人或动物的皮肤,吸食血液。主要产在非洲。也叫萃萃蝇。
【舌战】激烈辩论: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~|诸葛亮~群儒。
【舌状花】下部呈管状,上部裂开,形状扁平象舌头的花,如向日葵花序边缘部分大瓣的花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ù①<名>妻子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十七为君~。”②<名>儿媳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君家~难为。”③<名>已婚女子的通称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后曰:‘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’对曰:‘甚于~人’。”《石壕吏》:“听~前致词,三男邺城戍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