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ūn<名>酒器。李白《江上吟》:“美酒~中置千斛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ǔ(1)用粮食、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,如葡萄酒、烧酒等。(2)姓。
【酒吧间】<方>指西餐馆或西式旅馆中卖酒的地方。[吧,英bar]
【酒保】酒店伙计(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
【酒菜】(1)酒和菜。(2)下酒的菜。
【酒饭】酒和饭食。
【酒鬼】好酒贪杯的人(骂人的话)。
【酒花】见〖啤酒花〗。
【酒会】形式比较简单的宴会,用酒和点心待客,不排席次,客人到场、退场都比较自由。
【酒家】(1)指酒店,现多用做饭馆名称。(2)酒保。
【酒浆】<书>酒。
【酒精】见〖乙醇〗。
【酒帘】酒望。
【酒量】一次能喝多少酒的限度。
【酒令】(~儿)旧时饮酒时所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,输了的人罚饮酒。
【酒母】酒曲。
【酒娘】江米酒。
【酒器】盛酒和饮酒的器皿。
【酒钱】<轻>旧时给服务员或临时服务者的小费。
【酒曲】酿酒用的曲。
【酒肉朋友】只在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。
【酒食】酒和饭菜。
【酒嗉子】<方>细长形酒壶,口向外张开,颈细,底大,没有柄,多用锡或陶瓷制成。
【酒徒】好(hào)酒贪杯的人。
【酒望】旧时酒店的幌子,用布做成。也叫酒望子、酒帘。
【酒涡】同〖酒窝〗。
【酒窝】(~儿)笑时颊上现出的小圆窝。
【酒席】请客或聚餐用的酒和整桌的菜。
【酒药】酿制黄酒或江米酒用的曲。
【酒意】将要醉的感觉或神情。
【酒糟】造酒剩下的渣滓。
【酒渣鼻】慢性皮肤病,鼻子尖出现鲜红色斑点,逐渐变成暗红色,鼻部结缔组织增长,皮脂腺扩大,成小硬结,能挤出皮脂分泌物。也叫酒糟鼻。
【酒盅】(~儿)小酒杯。也作酒钟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
lùn①<动>讨论;议论。《出师表》:“每与臣~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。”②<动>评定赏罚;判定。《出师表》:“宜付有司~其刑赏。”③<动>说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乃不知有汉,无~魏晋。”④<动>辩论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今日廷~。”⑤<动>研究;研讨。《五蠹》:“~世之事,因为之备。”⑥<名>言论;主张;学说。《甘藷疏序》:“余不侫,独持迂~。”⑦<名>文体的一种,即议论文。《文选序》:“~则析理精微,铭则序事清润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én①<名>线条交错的图形;花纹。后写作“纹”。《公输》:“荆有长松~梓楩楠豫章。”②<形>华美;有文彩的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黄金千斤,~车二驷,服剑一。”③<名>文章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~者,太守也。”④<名>文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独其~犹可识。”⑤<名>非军事的,与“武”相对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武并用,垂拱而治。”⑥<动>在身上刺花纹,叫“文身”。《庄子·逍遥遊》:“越人断发~身。”⑦<名>文化;文教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~王既没,~不在兹乎?”⑧<量>用于旧时的铜钱,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。《魏书·高崇传》:“在市铜价,八十一~得铜一斤,私造薄钱,斤馀二百。”⑨<动>修饰;掩盖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小人之过也必~。”成语有“文过饰非”。⑩<名>规定、仪式。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仪》:“仪者必又曰:省去繁~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成语有“繁文缛节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