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ǒu①<动>防守;守卫。《过秦论》:“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~藩篱。”②<动>守候;看守。《五蠹》:“~株,冀复得兔。”③<动>守住;保持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岂取之易~之难乎?”④<动>遵守;奉行。《察今》:“~法而弗变则悖。”⑤<动>在不利的情况下坚持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处世。《芋老人传》:“村南有夫妇~贫者。”⑥<名>操守;节操。《易·系辞》:“失其~者辞守屈。”⑦<名>官名,也称太守,秦朝郡的最高长官。后代称州郡一级的长官。《雁荡山》:“谢灵运为永嘉~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èng①<形>不偏;不斜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惧谗邪,则思~身以黜恶。”②<形>正常;正当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今天时顺~,死者尚稀。”③<名>规律;道理。《张衡传》:“遂乃研核阴阳,妙尽璇机之~。”④<形>公正;正直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邪曲之害公也,方~之不容也。”⑤<形>作为主体的,与“副”相对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而十四司~副郎好事者。”⑥<副>恰好;正好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便利此月内,六合~相应。”⑦<副>表示状态的持续、动作的进行。《卖炭翁》:“可怜身上衣~单。”
zhēng<名>正月,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。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“~月繁霜,我心忧伤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ú①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②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今日出而从,日中~决,何也?”③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“又何往而~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”
fǒu通“否”。①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~?”②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“~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”《师说》:“或师焉,或~焉。”
【不齿】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
【不佞】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雍也仁而~。”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寡人~,不足以称宗庙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náo①<动>弯曲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竿不~。”②<动>屈服;挫败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畏君之震,师徒~败。”
【引】削弱。《汉书·张良传》:“汉王忧恐,与郦食其谋~楚权。”
ráo<名>桨。李白《入清溪行山中》:“停~向余景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