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ǐ①<动>用;使用。《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~。”②<动>做。《子路、曾晳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:“如或知尔,则何~哉?”③<动>认为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皆~美于徐公。”④<介>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、方法,可视情况译为“拿”、“用”、“凭”、“把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愿~十五城请易璧。”⑤<介>起提宾作用,可译为“把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亦不~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”⑥<介>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等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而吾~捕蛇独存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且~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。”⑦<介>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、地点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从”。《苏武传》:“武~始元六年春至京师。”⑧<介>表示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用法同“与”,可译为“和”、“跟”;有时可译为“率领、带领”。《战国策·周策》:“天下有变,王割汉中~楚和。”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(公子)欲~客往赴秦军,与赵俱死。”⑨<连>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、“又”、“并且”等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夫夷~近,则游者众;险~远,则至者少。”⑩<连>表示承接关系,“以”前的动作行为,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,可译为“而”,也可省去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予与四人拥火~入。”⑾<连>表示因果关系,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,可译为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吾所以为此者,~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⑿<连>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。《归去来辞》:“木欣欣~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”⒀<连>表目的关系,可译为“而”“来”“用来”等。《师说》:“作《师说》~贻之。”⒁<连>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或范围,用法同现代汉语。《张衡传》:“自王侯~下,莫不逾侈。”⒂<连>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,可译为“至于”。《柳毅传》:“然自约其心者,达君之冤,余无及也。~言慎勿相避者,偶然耳,岂有意哉!”⒃<副>通“已”。已经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座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~怪之矣。”⒄<动>通“已”。停止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无~,则王乎?”⒅<副>只是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君家所寡有者,~义耳。”
【以往】以后。
【以为】⒈认为。⒉使……成为。⒊把……当作。⒋作为;用作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uǎn①<名>一种像笛子的管乐器。
【又】泛指管乐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“百姓闻王钟鼓之声,~籥之音。”②<名>圆柱形细长中空之物。
【又】笔。《庄子·秋水》:“是直用~窥天,用锥指地也,不亦小乎?”《与妻书》:“当时余心之悲,盖不能以寸~形容之。”③<名>钥匙。《殽之战》:“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~。”④<动>掌管;管理。《史记·范雎列传》:“李兑~赵,囚主父于沙丘。”⑤<动>包管;保证。《西游记》:“陛下宽心,微臣~送陛下还阳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kuī①<动>(从缝隙、小孔或隐蔽处)偷看。《黔之驴》:“蔽林间~之。”②<动>观看;观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朝服衣冠,~镜。”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经纶世务者,~谷忘反。”③<动>窥伺;暗中观察以等待机会。《过秦论》:“秦孝公据殽函之固,拥雍州之地,君臣固守以~周室。”
kuí<动>通“跬”,迈出(一只脚)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固当~左足以效微劳,又肯讳之而不言哉?”
【窥鼎】潜谋废旧朝,自建新王朝。
【窥觊】暗中希求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ào一种像虎而比虎小的野兽。
【豹变】1.像豹子的花纹那样变化,比喻润饰事业、文字或迁善去恶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刘禅传》:“降心回虑,应机~。”2.比喻地位高升而显贵。刘峻《辨命论》:“视彭、韩之~,谓鸷猛敌致人爵。”
【豹略】1.用兵的战略。2.统兵者的名号。《新唐书·朱滔传》:“左右将军曰虎牙、~,军使曰鹰扬、龙骧。”
【豹韬】1.古代兵书《六韬》篇名之一,相传是图代姜太公“阴谋图王”之作,经后人研究可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故通许由之意,《金縢》《豹韬》废矣。”
【豹隐】比喻伏处隐居,自洁身。骆宾玉《秋日别侯四》:“我留安~,君去学鹏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