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ī①<动>主管;掌管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役民之~盗者,授以击刺之术。”②<名>官署名。《狱中杂记》:“而十四~正副郎好事者,及书吏、狱官、禁卒,皆利系者之多。”
【又】指负责主管的官吏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何必劳神苦思,代百~之职役哉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kōng①<形>没有东西;空的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~中而多窍。”
【又】<形使动>使……没有东西;使……空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乃出图书,~囊橐。”②<名>天空;空中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阴风怒号,浊浪排~。”③<形>空洞;不实在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贪,负其强,以~言求璧。”④<副>徒然;白白地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孟尝高洁,~余报国之情。”
kòng①<形>贫穷;穷困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回也其庶乎,屡~。”
【又】<形使动>使……穷困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饿其体肤,~乏其身。”②<名>空隙;间隙。《红楼梦》:“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,那里有个坐着的~儿?”③<名>空子;可乘之机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鲂传》:“看伺~隙,欲复为乱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àn①<动>看;看到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牛未~羊也。”②<动>遇见;碰见。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~不相识。”③<动>见面;会面。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~。”④<动>拜见;谒见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于是入朝~威王。”⑤<动>召见;接见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坐章台~相如。”⑥<动>知道;懂得。《示儿》:“乃翁~事可怜迟。”⑦<动>听见;听到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总不许~哭声。”⑧<名>见解;见识。《晋书·王浑传》:“敢陈愚~。”⑨<副>用在动词前,表被动,译为“被”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信而~疑,忠而被谤。”⑩<副>在动词前,表示说话人自己,可译为“我”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君既若~录,不久望君来。”
xiàn①<动>同“现”,出现;显现。《毛遂自荐》:“锥之处囊中,其未立~。”②<动使动>使……拜见。《荷蓧丈人》:“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~其二子焉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guàn(1)习以为常,积久成性;习惯:我劳动~了,一天不干活就不舒服。(2)纵容(子女)养成不良习惯或作风:娇生~养|不能~着孩子们吃零食。
【惯犯】经常犯罪、屡教不改的刑事犯。
【惯匪】经常抢劫的匪徒。
【惯技】经常使用的手段(贬义):分而治之是帝国主义的~。
【惯家】<轻>旧时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;老手(贬义)。
【惯例】一向的做法;常规:打破~。
【惯量】物体惯性的大小。惯量是用物体质量的大小来表示的,质量大的,惯量也大。
【惯窃】经常盗窃、屡教不改的人。
【惯性】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,如行驶的机车在动力停止后不马上停止前进,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就不变位置,都是由于惯性的作用。
【惯用】惯于使用、运用(多含贬义)。
【惯贼】惯窃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