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àn①<名>弹弓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左挟~,右摄丸。”②<名>圆形的弹丸,弹子。徐陵《紫骝马》:“角弓连两兔,珠~落双鸿。”③<名>烟火弹、炸弹、枪弹、炮弹等的统称。《谭嗣同》:“今营中枪~火药皆在荣贼之手。”
tán①<动>用弹子发射弹丸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从台上~人,而观其辟丸也。”②<动>用手指敲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新沐者必~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”③<动>弹奏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十五~箜篌,十六诵书。”《琵琶行》:“低眉信手续续~,说尽心中无限事。”④<动>批评;抨击;检举。曹植《与杨千祖书》:“仆常好人讥~其文,有不善者,应时改定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kōng①<形>没有东西;空的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~中而多窍。”
【又】<形使动>使……没有东西;使……空。《中山狼传》:“乃出图书,~囊橐。”②<名>天空;空中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阴风怒号,浊浪排~。”③<形>空洞;不实在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贪,负其强,以~言求璧。”④<副>徒然;白白地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孟尝高洁,~余报国之情。”
kòng①<形>贫穷;穷困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回也其庶乎,屡~。”
【又】<形使动>使……穷困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“饿其体肤,~乏其身。”②<名>空隙;间隙。《红楼梦》:“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,那里有个坐着的~儿?”③<名>空子;可乘之机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鲂传》:“看伺~隙,欲复为乱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uō①<动>陈说;讲说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及郡下,诣太守,~如此。”②<动>说明;解说。《离骚》:“众不可户~兮,孰云察余之中情。”③<名>言论;说法;主张。《鸿门宴》:“而听细~,欲诛有功之人。”④<名>文体的一种,也叫杂说。多用于说明事物,讲述道理。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为一~,使与书俱。”
shuì<动>劝说;说服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患之,数请魏王,及宾客辩士~王万端。”
yuè<形>通“悦”。喜欢;高兴。《论语》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~乎?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uǐ(1)口的通称:张~|闭~。(2)(~儿)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:瓶~儿|茶壶~儿|烟~儿。(3)指说话:别多~。
【嘴巴】(1)<口>打嘴部附近的部位叫打嘴巴:捱了一个~。也叫嘴巴子。(2)<方>嘴:张开~。
【嘴笨】不善于说话。
【嘴唇】唇的通称:上~|下~。
【嘴乖】<口>说话使人爱听(多指小孩儿)。
【嘴尖】说话刻薄。
【嘴角】上下唇两边相连的部分。
【嘴紧】说话小心,不乱讲。
【嘴快】有话藏不住,马上说出来。
【嘴脸】面貌;脸色(贬义)。
【嘴甜】说的话使人听着舒服。
【嘴头】<方>(~儿)嘴(指说话时的):~儿能说会道|我是打~儿上直到心眼儿里服了你了。也叫嘴头子。
【嘴稳】不随便说出泄漏秘密的话。
【嘴严】嘴紧;嘴稳。
【嘴硬】自知理亏而口头上不肯认错或服输。
【嘴直】说话直爽。
【嘴子】<方>嘴②:山~碎嘴子】<方>(1)说话絮烦:两句话能说完的事就别犯~了。(2)爱说话并且一说起来就没完的人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