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uō①<形>数量大。《登泰山记》:“石苍黑色,~平方,少圜。”《<论语>十则》:“~见而识之,知之次也。”②<副>多多地;大量地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迁客骚人,~会于此。”《三峡》:“绝巘~生怪柏。”③<动>称赞;赞美。《五蠹》:“故传天下而不足~也。”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众庶莫不~光。”④<副>只;仅仅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~见其不知量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én①<名>线条交错的图形;花纹。后写作“纹”。《公输》:“荆有长松~梓楩楠豫章。”②<形>华美;有文彩的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黄金千斤,~车二驷,服剑一。”③<名>文章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~者,太守也。”④<名>文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独其~犹可识。”⑤<名>非军事的,与“武”相对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武并用,垂拱而治。”⑥<动>在身上刺花纹,叫“文身”。《庄子·逍遥遊》:“越人断发~身。”⑦<名>文化;文教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~王既没,~不在兹乎?”⑧<量>用于旧时的铜钱,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。《魏书·高崇传》:“在市铜价,八十一~得铜一斤,私造薄钱,斤馀二百。”⑨<动>修饰;掩盖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小人之过也必~。”成语有“文过饰非”。⑩<名>规定、仪式。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仪》:“仪者必又曰:省去繁~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成语有“繁文缛节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qiáng①<形>(弓弩)硬而有力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~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。”②<形>泛指强健有力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~。”③<形>强大;强盛。《陈情表》:“外无期功~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。”
【又】<名>强者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弱固不可以敌~。”④<动>加强;增强。李斯《谏逐客疏》:“~公室,杜私门。”⑤<形>强悍;强横。《周处》:“周处年少时,凶~侠气,为乡里所患。”⑥<动>胜过;比……强。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宣宗收燕、赵,复河、隍,力~于宪、武矣。”
【又】在……方面强;强于。《屈原列传》:“博闻~志。”⑦<形>馀;有馀。《木兰诗》:“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~。”
qiǎng①<动>强迫。《促织》:“少年固~之。”②<副>强行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度之,终不可~夺。”③<副>勉强。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非夫人之物而~假焉,必虑人逼取。”④<副>竭力;尽力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后不肯,大臣~谏。”
jiàng<形>固执;强硬不屈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唯北狄野心,掘~沙塞之间。”
【强死】壮健而死,死于非命。
【强宗】豪门,有权势之家。
【强起】强迫人出来做官。勉强起身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ì①<动>记载;记述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其下平旷,有泉侧出,而~游者甚众。”②<动>记忆;记得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予犹~周公之被逮,在丁卯三月之望。”③<名>公告;布告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后孟尝君出~,问门下诸客。”④<名>一种以记叙说明为主的文体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,而为之~。”⑤<名>标记;符号。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仓廒内自有官司封~。”⑥<名>胎记;皮肤上生来就有的深色斑痕。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“他眉蚇中原有米粒大的一点胭脂~,从胎里带来的。”
【记府】天子保存史策文书之处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