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àng①<名>脖子的后部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与之两矢,使射吕锜,中~伏弢。”
【又】泛指脖子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修额短~。”。②<名>种类;款目。《宋史·兵志七》:“愿应募为部领人者,依逐~名目,权摄部领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uāng①<形>庄重;严肃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临之以~则敬。”②<名>四通八达的大路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得庆氏之木百车于~。”③<名>村庄。《冯婉贞》:“有村曰谢~。”
【庄户】佃农,向官府或地主租种土地的农民。
【庄姝】美丽端庄。
【庄严】⒈佛教用语,指装饰美盛。⒉整理行装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jiàn古代兵器,青铜或铁制成,长条形,一端尖,两边有刃,安有短柄,可以佩带在身旁。
【剑齿虎】古代的哺乳动物,形状和现在的虎相似,上犬齿特别长。生存于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。
【剑齿象】古代的哺乳动物,形状和现在的象相似,上门齿长而弯曲。生存于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。
【剑兰】见〖唐菖蒲〗。
【剑麻】常绿植物,叶子形状象剑。纤维耐腐蚀、耐磨,拉力强,是制造绳子、渔网、牵引带和防水布的重要原料,还可以制造纸和人造丝。
【剑眉】较直而末端翘起的眉毛。
【剑侠】精于剑术的侠客(旧小说中人物)。来源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商务印书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