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òu①<名>人体及动物的肌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君不如~袒伏斧质请罪。”②<名>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。《荔枝图序》:“瓤~莹白如冰雪。”③<形>声音丰满悦耳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使其曲直、繁瘠、廉~、节奏,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。”
【肉袒】脱去上衣,露出肢体,以示降服或谢罪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shí①<动>吃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~也。”②<名>吃的东西;食物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狗彘食人~而不知检。”③<名>粮食。曹操《置屯田令》:“夫定国之术,在于强兵足~。”④<动>通“蚀”,亏缺。《诗经·十月之交》:“彼月而~,则维其常。”
【又】特指日食或月食。《论语》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~焉。”
sì①<动>使……食;拿东西给人吃。《荷蓧丈人》:“杀鸡为黍而~之。”②<动>饲养;喂食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谨~之,时而献焉。”
【食客】古代寄食贵族官僚家里,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效劳的人。
【食邑】封建时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ě①<助>用动词、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、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,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,相当于“……的人(人、事、情况等)”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~之可追。”②<代>用在数词后面,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、事、物。翻译时在人、事、物名称前加“个”、“件”、“种”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数~用兵之患也。”③<代>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,起区别作用,可译作“这样的”、“这个”等,有时不必译出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王曰:‘然,诚有百姓~。’”④<助>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,表示停顿、判断,无实义。《师说》:“师~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⑤<助>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,提示原因或条件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吾妻之美我~,私我也。”⑥<助>用在疑问句全句末,表示疑问语气,相当于“呢”。《鸿门宴》:“客何为~?”⑦<助>用在时间词后面,起语助作用,可不译。《鸿门宴》:“今~项庄舞剑,其意常在沛公也。”⑧<助>用某些比况、描写的词语后面,相当于“……的样子”。《黔之驴》:“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~。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言之,貌若甚戚~。”⑨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石钟山记》:“石之铿然有声~,所在皆是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bǐ①<名>边远的地方。《为学》:“蜀之~有二僧,其一贫,其一富。”②<形>鄙陋,鄙俗。《曹刿论战》:“肉食者~,未能远谋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~贱之人,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。”③<形>轻贱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人贱物亦~,不足迎后人。”④<动>鄙薄,轻视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孔子~其其小器。”⑤谦词。《滕王阁序》:“敢竭~诚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