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í①<量>计算布帛的长度单位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三日断五~,大人故嫌迟。”②<量>计算马的头数的单位。《范进中举》:“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,三~马闯将来。”③<形>单独。陆游《诉衷情·当年万里觅封侯》:“~马戍梁州。”④<形>相当;匹敌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秦晋~也,何以卑我?”⑤<介>当;迎;正对着。《高祖还乡》:“见一彪人马到庄门,~头里几面旗舒。”⑥<动>对比;比较。《庄子·逍遥遊》:“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,众人~之,不亦悲乎!”
【匹俦】⒈配偶。⒉相当的;同类。
【匹夫】⒈平常的人;平民百姓。⒉指没有智慧,没有谋略的人。⒊骂人的话。
【匹鸟】成对的鸟,特指鸳鸯。
【匹亚】⒈彼此相当,不相上下。⒉配偶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fū①<名>成年男子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~。”《论积贮疏》:“一~不耕,或受之饥。”②<名>大丈夫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闻敌强而退,非~也。”③<名>指服劳役或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“农~心内如汤煮,公子王孙把扇摇。”王建《宫词》:“宫人早起笑相呼,不识阶前扫地~。”④<名>女子的配偶;丈夫。《陌上桑》:“罗敷自有~。”
fú①<代>⒈这;那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乐~天命复奚疑?”⒉他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年》:“使~往而学焉。”②<助>⒈用在句首,引起议论。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“~晋何厌之有?”⒉用在句中,使语气显得舒缓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食~稻,衣~锦,放女安乎?”⒊用在句末,表示感叹。相当于“啊”“吧”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,悲~!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zhī①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“吾欲~南海。”②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个”、“这”、“这种”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均~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”③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”、“它”、“它们”、“他们”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~有时而用~无度。”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“爱共叔段,欲立~。”④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君将哀而生~乎?”⑤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你”、“您”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~。”⑥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防民~口,甚于防川。”⑦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“师道~不传也久矣。”⑧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“蚓无爪牙~利。”⑨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“得”。《捕蛇者说》:“未若复吾赋不幸~甚也。”⑩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“句读~不知。”⑾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顷~,烟炎张天。”⑿<助>用在“前”、“后”、“内”、“外”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“数十年~后,甲兵顿弊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liàng①<形>诚信。《离骚》:“惟此党人之不~兮。”②<动>体谅;原谅。欧阳修《与刁景纯学士书》:“未必~某此心也。”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