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ǎn①<动>水长流。木华《海赋》:“东~析木。”
【引】引长;延及。江淹《为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》:“泽~庆世。”②<动>湿润;渗透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夫水土~而民用也。”③<动>根据某种事理推广、发挥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盖西伯拘而~《周易》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推~兵法,作八阵图。”
【演义】⒈推广,引申,发展原来的意义。⒉以史实为基础,增添一些故事情节,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ǔ①<名>脚印;足迹。《离骚》:“忽奔走以先后兮,及前王之踵~。”②<量>古时以六尺为步,半步为武。《国语·周语》:“不过步~尺寸之间。”③<形>勇猛;刚健;威武。《国殇》:“诚既勇兮又以~。”④<名>泛指与武力、军事、战争有关的事物,与“文”相对。《六国论》:“洎牧以谗诛,邯郸市郡,惜其用~而不终也。”
【武备】武装力量、军备和武装建设。
【武弁】⒈古代武官的帽子。⒉旧时指低级的武职;武士。
【武夫】战士;武士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xiū①<动>修饰。《汉书·冯奉世传》:“参为人矜严,好~容仪。”②<动>撰写;修改;润色。《柳敬亭传》:“幕下儒生设意~词,援古证今,极力为之。”③<动>修理;修造;修建。《过秦论》:“~守战之具。”④<动>整治;治理。《隆中对》:“外结好孙权,内~政理。”⑤<动>修养;修行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臣~身洁行数十年。”⑥<动>效法;学习。《原毁》:“一善易~也,一艺易能也。”⑦<形>长;高。《兰亭集序》:“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~竹。”⑧<形>善;美好。《离骚》:“老冉冉其将至,恐~名之不立。”
【辨】修,脩。“修”的本义是修饰,“脩”的本义干肉。二字常通用,但“干肉”一义不写作“修”。
【修书】⒈写信;⒉著作撰写。
【修文】⒈兴修文教,加强文治。⒉旧称文人死亡为修文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wén①<名>线条交错的图形;花纹。后写作“纹”。《公输》:“荆有长松~梓楩楠豫章。”②<形>华美;有文彩的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黄金千斤,~车二驷,服剑一。”③<名>文章。《醉翁亭记》:“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~者,太守也。”④<名>文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独其~犹可识。”⑤<名>非军事的,与“武”相对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~武并用,垂拱而治。”⑥<动>在身上刺花纹,叫“文身”。《庄子·逍遥遊》:“越人断发~身。”⑦<名>文化;文教。《论语·子罕》:“~王既没,~不在兹乎?”⑧<量>用于旧时的铜钱,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。《魏书·高崇传》:“在市铜价,八十一~得铜一斤,私造薄钱,斤馀二百。”⑨<动>修饰;掩盖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小人之过也必~。”成语有“文过饰非”。⑩<名>规定、仪式。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仪》:“仪者必又曰:省去繁~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成语有“繁文缛节”。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